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 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7-28 10:03:52
        来源: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点击率: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区域新型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要突破,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一体规划的基础设施体系、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协调均衡的城乡发展体系、全域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北强、南启、中兴”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基本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经济发展提质提效,努力实现先富引领。综合实力实现争先进位,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策源能力全面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3%,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努力实现区域共富。现代化城市空间形态加快优化,“三城一谷六小镇”发展平台迭代升级,“北强、南启、中兴”的协调发展格局更趋成熟,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显着提升,郊区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全域宜居美丽,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明显成效。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努力实现城乡共富。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达到4.5个。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3%。健康西湖建设不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体制更加成熟,人均预期寿命84.7岁。医养康养深度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基本成形,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实现所有村社应建尽建,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建设全域推进。

        ——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努力实现群体共富。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力争突破10万元、7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力争实现倍增,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加快形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保持在1.7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努力实现精神共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扎实推进,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4350平方米,文明好习惯养成实现率达到90%以上,社会诚信度达到96%以上。平安西湖、法治西湖一体推进,公民法治素养大幅提高,万人成讼率低于62.5件/万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区域内外联动发展,努力实现协作地区共富。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深入推进,实现智力、产业、消费、劳务等宽领域、深层次协作,产业帮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援助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比例达到90%以上,帮助对口地区巩固拓展协作成果。

        二、把握“一区一地一城”目标定位,切实增强空间和动能支撑,聚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聚焦“北强、南启、中兴”,持续优化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加强与省市重大战略部署衔接,立足资源禀赋、人口布局、产业形态等具体实际,全力推进“三城一谷六小镇”建设,构建“北强、南启、中兴”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高水平发展北部城区,聚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创资源,完善教育、医疗、商务等设施配套,促进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便捷流动,加快形成城西科创大走廊科研核心功能板块、世界一流科创空间。大力推进紫金港科技城打造“全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积极推动西湖大学城打造以新经济策源为目标、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始创新为支撑的“中国新型大学第一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地区,加快之江未来城建设,推进之江未来社区、之江文化中心“四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全力打造面向未来、产城一体、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新城”。积极推动云栖小镇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镇”、艺创小镇打造“全国最强的数字文创基地”“全球文化艺术的交流窗口”“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龙坞茶镇打造“国际一流会展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茶镇”。高品质改造提升中部城区,通过老楼宇、老商圈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构建“互联网+科技创新+时尚元素+专业服务”的楼宇商圈经济发展新生态,完成商圈智慧化改造项目4个,打造市级高品质步行街1条。高效开展西溪谷强园扩园,加快打造留下古镇,完善区域基础配套,提升整体发展能级,争创“全国金融科技第一镇”。

        2.瞄准创新驱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科创硬核实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科创主体。全力服务西湖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支持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云栖工程院等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国家实验室—浙江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新型实验室体系,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科研高地。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区域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集成、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全社会参与的创新体系。按照“1+3”高校经济集聚区总体布局,以“一带”“三片区”为主阵地,重点推动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高校经济“西湖样本”。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西湖英才计划,打造标杆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优化人才智慧化服务平台,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保障力度,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面向全球持续招引顶尖人才,聚力打造国际人才港。

        3.聚力“三创”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西湖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统筹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坚持数字赋能,推进“云创”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力推进“一基地两区”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改革先行地、数字技术发源地、数字产业孵化地。到2025年,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集聚200家以上城市大脑产业生态企业,培育不少于10家上市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新增数字化小微园区5个。聚焦前沿产业,提升“科创”水平。推进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空天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5G产业、量子信息、类脑芯片、下一代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化水平。积极对接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依托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领先企业,加快构建世界级金融科技产业链和生态圈。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技术优势,加强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引领性高能级基础应用研究平台,支持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落地为契机,加快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建设。到2025年,集聚金融大数据服务相关企业35家以上,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注重深度融合,做强“文创”产业。按照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导向,推动文创与云创、科创、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横店之江影视创新中心、浙江电影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推动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成为新时代影视文化创新中心和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原创发源地。依托之江文化产业带之江发展核、环西溪影视文化产业带和环浙大数字文化产业带,构建“一核两带”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发挥好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艺创小镇、龙坞茶镇“两院两镇”文创资源,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引擎。深入挖掘文化基因,打造“西溪民俗、宋城演艺、西山脉动、兰里研学、龙坞非遗、灵山度假”文旅金名片和一批文旅IP,擦亮“自在西湖外”品牌。高水平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高颜值的全域旅游“西湖样本”。

        4.把握亚运契机,全面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以亚运会为契机,高质高效推进亚运场馆建设,全面提升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项目及周边环境品质。加大体育公共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握国家和省市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鼓励大型数字服务企业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效跨境电商供应链和产业链。加强与上海自贸区、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对接与合作,争取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积极参与杭州数字贸易发展工作,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在西湖落地。加快建设国际化生活社区、学校、医疗机构、商业街区、楼宇商圈等,全方位提升交通、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全域国际化水平,持续增强西湖国际影响力。

        5.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按照“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的要求,聚焦“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构建“1+5+2”体系,推动各系统各部门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流程再造、协同高效,持续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到2021年底,初步构建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个综合应用实现功能全上线、上下全贯通,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掌上治理之区”。到2022年底,数字化改革总门户和5个系统综合应用高效运行,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掌上治理之区”。到2025年底,全面形成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全省数字化改革示范区。深化群众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持续整合再造业务流程,优化“一窗受理、四端协同”系统,加快简化办、网上办、移动办、就近办扩面提质。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联企业、千家企业评部门”“科技八点半”“企业服务联盟”等为企服务机制,完善个性化“惠企政策支持包”,提升优化“西湖码”和“呼应为”一体化智治平台,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赋予国有企业更大经营自主权,适时稳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全面落实放宽民企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弘扬新时代“西商”精神,广泛凝聚“西商”力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高品质生活

        1.构建智慧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内外畅达、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区1小时“门到门”通勤出行、步行5分钟可达公共交通站点、驾驶10分钟可上高快路。以紫金港科技城和之江未来城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路网功能,推进绕城高速功能调整及城市化改造,加快快速路建设、加密城市支路网。推进轨道站点周边步行、公交、非机动车等交通接驳设施建设,提升主次干路沿线公共交通设施标准,打造集约高效的品质公交体系。优化道路慢行空间,完善无障碍设施,高标准建设断点绿道、联网绿道,打造“双西”等精品绿道,提升舒适韵味。引导停车需求,加强外围轨道站点周边“P+R”停车场建设,进一步挖潜学校操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推进区域差异的合理停车。提升智能水平,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及环境的多维数字化建模,重点培育“出行即服务(Maas)”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打造“物联感知一张网”,结合现有CIM地图,实现全域设备一图展示,形成一套涵盖数据生产、服务接口、应用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物联感知标准规范体系,结合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促进数据深度融合、系统互联互通。

        2.构建均等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的全域优质教育。优化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建成普及普惠、均衡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体制,实施强校计划,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建成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覆盖全域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依法规范校外教育、民办教育和社区教育,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及社区教育终身发展。全面开展“三区三园”建设,提升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健康西湖建设走在省市前列,有序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和亚运城市行动,统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医防融合改革、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放射影像设备硬件水平,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运行区域医疗数字影像集中诊断中心,提高传染病患者发现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推进重点专科、区域互联网远程会诊中心、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中心建设,逐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加快基层优质医疗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大力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立区医康养结合联盟组织,引入市中医院优质资源,搭建医养服务平台。加快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院建设,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养老顾问”制度,实现镇街级康养联合体全覆盖。开展“职住平衡”试点,加快探索构建包含共有产权住房、人才租赁专项用房、公共租赁住房、蓝领公寓在内的全方位、广覆盖、分群体个性适用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2024年底前完成55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实现回迁清零。

        3.构建人性化、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扩面提质,深化社保经办智能服务平台应用,推行社银合作、医银合作模式,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到2025年,实现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率、户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持续开展早期失智非药物干预服务、孤寡老人走访活动、特殊重点老人安全守护等工作,推广“互联网+”助餐模式,深化“一键养老”数字化平台应用,打响医养结合、家院互融、智慧养老等品牌。深入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低保低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水平,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智慧化、精准化、多元化“三化融合”机制,全面探索“物质+服务+发展”救助新模式。深化助残服务,完善残疾人救助、医疗康复保障和福利补贴等制度,帮助特殊群体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创新构建“幸福银行”,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脱困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生命权益。

        4.构建持续化、协同化的城乡发展体系。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围绕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的理念,全面提升黄龙-青芝坞都市生活组团、兰里研学创游组团、龙坞旅居度假组团和灵山-铜鉴湖山水休闲组团能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会奖旅游、研学旅游等,打造最具湿地水城风采的乡村旅游魅力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参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城市绿心等重点区域的空间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大力拓展云谷、三江汇等板块空间资源。继续开展新增留用地布点规划,加快留用地指标落地。以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家试点为抓手,探索宅基地盘活、增减挂钩指标使用、耕地利用新路径。开展乡村单元划分和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盘活存量土地、创新政策机制等多方面着手,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多样化实施模式。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加大农创客、大学生等群体创业类培训,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健全完善优质农产品奖励政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相互融合。开展精品村、数字乡村创建,打造省级休闲乡村集聚村,优化全域旅游环境。深化农旅融合,深挖在地文化,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创研学、康养、文创等多旅游业态。

        5.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未来社区模型。大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高水平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拆改结合”试点,在变革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的未来社区生活场景,构建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全面推进“邻里中心”建设,提供集助老、健康、活力、教育、治理、生活、至善等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全域打造布局创新、温馨开放、智慧共享的“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全面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创新“五社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服务。创新探索未来社区模式,高标准配置“三化九场景”,围绕“全主体链治理、全生活链服务、全参与链邻里”,全力打造以人为核心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村班子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7个村,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探索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围绕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和治理10大应用场景,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计划,探索“招商+”“产业+”等就业模式,加大创业陪跑空间培育力度,支持和规范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大力实施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实现自主创业。到2025年,力争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有培训需求高校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产校融合、校企合作等培训新模式,加强技能人才梯队培养。到2025年,力争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西湖工匠大师工作室30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以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提升,持续深化“西湖无欠薪”行动,深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健全劳动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帮助农民实现高质量就业。

        2.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工资合理增长,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中等收入群体技能提升,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能力、中等收入群体增收潜力。强化技能激励导向,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促进技能人才增收。大力支持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产业工人、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加大资金扶持和保障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打造乡村新业态,完善茶产业链,推动民宿经济、田园休闲、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完善财政政策调节收入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间、区与镇街间财政关系,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加大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强化可持续保障机制。完善镇街临时备用金制度,对现行社会救助无法覆盖和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临时救助。健全重点群体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保障梯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持续为低收入农户投保“西湖益联保”政策性医疗保险。建立健全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加精准高效直接地惠企利民。

        4.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进区级慈善基金建设,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巩固提升“春风行动”“慈善暖万家”“幸福银行”等品牌影响力,探索“互联网+慈善捐赠”模式,广泛调动社会爱心力量参与“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志愿帮扶、生活帮扶”。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回报社会。扎实推进数字红会、阳光红会、诚信红会建设,打造“西湖教育温暖基金”“西湖应急救援基金”等西湖红会特色救助品牌,提升社会爱心汇聚、慈善筹资动员、应急救援等保障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着力建设文明和谐首善家园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守好“红色根脉”。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常态开展“月月最美·德耀西湖”“季度好人”“最美西湖人”评选活动,多渠道挖掘发现各类“最美”人物,营造学习、宣传、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深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随手做志愿”,持续浓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美风尚”。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闭环管控工作机制,集成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属地主动应对、部门快速响应、线上线下协同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网络生态“了望哨”工程,搭建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部门、镇街、社区、企业的特色哨所,实现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能量网络环境。

        2.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好用好“礼堂、家园、书房”等文化矩阵,全面推进“建管用育融”机制。加强“文明大脑”综合数字平台使用,突出精准服务。着力构建以数字文化、影视文化、设计服务、文旅演艺、艺术创作为主导的“5+X”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西湖编剧论坛、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国视听产业创新创业大会等展会水平,打造杭州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排头兵、之江文化产业带腾飞主引擎和新时代浙江文化发展新标杆。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区文化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到202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50亿。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新建或改扩建,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培育1-2个国家级特色美术馆、博物馆。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力争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年服务人次走在全省前列。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着力提升订单式、菜单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平台的供给能力,打造高水平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用好用足西湖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街区,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建设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市场新型监管机制,提高文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审核机制,加强线上线下内容审核及动态监测。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实现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3.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统筹领导,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民呼我为”长效机制。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加快推进一体化整体智治平台、企业风险监测防控西湖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系统”“电子督促程序”“矫正智眼”等场景开发,全力实现数字法治“1338”系统落地见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警务基础设施保障。深化“三源治理”,深入推进“小脑+手脚”勤务机制改革,强化镇街综治指挥中心、矛调中心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之间的“双脑联动”,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进一步提高对涉民生类违法犯罪的快侦快破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防护,强化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加大安全生产综合共治力度,严格落实部门(行业)安全监督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道路交通、建设、消防、危化、矿山、食药、城市运行等安全责任体系。开展“平安盾”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协调机制。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提升疾病防控、院前急救等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水平。探索数字孪生机制,建设地下智慧感知系统,推动“西湖道路卫士”系统建设,统筹推进防洪排洪、海绵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等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全面提高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水平,加强“数字法治”建设,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引导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打造法治建设示范区。

        六、扛起省会城市核心区的责任担当,为全市全省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1.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市发展融合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三大目标,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建设国际一流数字都市圈为切入点,共建数字产业集群、共筑数字科创中心、共创产业数字化示范、共享数字化成果、共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构建杭嘉黄数字经济大走廊、杭绍智能制造产业带、杭湖数字经济发展轴“一廊一带一轴”发展格局。围绕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型产业,加大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强化杭甬科创大走廊协同联动,加强长三角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合力争取国家面向2030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深入开发长三角旅游精品游线路,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打造长三角旅游文化示范区。积极参与建立教育一体化合作机制,探索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名校实现管理教学双向联动发展模式,深入实施“区域合作”“名校对接”,探索构建长三角学科教研联盟。加强与长三角高端医疗机构合作,吸引专家坐诊指导。贯彻落实杭州市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和“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工作部署,稳步实现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网上统一办事入口、跨区域身份认证和登记文件互认、市场主体资质类信息全贯通全共享,共建长三角一流营商生态圈。

        2.深入开展跨省合作对口支援。立足西湖优势,拓展支援和协作合作领域,提升支援和协作合作层次,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协助对口地区加快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立足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具体实际,更加注重协作方式创新、造血功能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新格局。全力支持千岛湖智谷项目在我区全面发展,全力保障智邦大厦飞地项目开工建设,共同打造淳安—西湖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深挖淳安旅游产业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继续推进智力输出、产业合作发展、教育医疗支援和文化交流交融,推动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和协作合作工作,充分发挥我区农业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有效打开销售渠道和市场。共同营造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对口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加强工作保障,凝聚推动全域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推进清廉西湖建设,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健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激发强大奋斗动力。

        2.以数字化改革倒逼制度重塑。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落实“1+5+2”工作体系,健全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推动场景接口互联,以重大任务为切入点,以破解问题为工作导向,加快形成一批群众爱用、基层受用的多跨场景重大改革成果。主动承担全国性的改革试点、探索示范任务,率先形成创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数字化改革“示范区、标杆区、领跑区”。根据省、市评价考核体系,科学制定区级评价考核体系,将有关目标要求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创新督查方式方法,完善问题反馈整改机制。

        3.践行系统理念确保高效协同。充分考虑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人口增长和发展趋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牢牢把握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安排、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科学确定发展指标和标准水平,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推动共同富裕与西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建设进程相协调,全力满足实际需求,全面保障持续供给,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