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西南面,总面积16.8万公顷。其中核心区3.9万公顷、缓冲区6.1万公顷、实验区6.8万公顷。1997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2年2月被批准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阔的湖泊星罗棋布地分散着118个生态类型多样的湖洲和岛屿,具有“水涨为湖、水落为洲”的自然特色。过水性湖泊的典型特征使其成为了各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区内湖洲众多、河汊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的湖泊湿地、一望无际的水域湖洲、星罗棋布的湖汊岛屿生长着863种湿地植物,孕育着164种鸟类、114种鱼类、29种爬行类和8种两栖类。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6种,它们分别是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南洞庭湖必将成为一个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湖泊湿地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保护管理成就
(一)广泛开展宣教活动,提高了群众的保护意识。
一是制作永久性宣传标牌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群众介绍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管理对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坚持开展“爱鸟周”专题宣传活动;三是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学校建立环境教育基地;四是利用当地广播和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专题宣传。
(二)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们聘请了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湖南城市学院的专家教授对保护区进行调查监测,建立并完善了监测信息系统,完成了《南洞庭湖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及年度监测报靠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是建立了疫源疫病监控体系,设立了11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严厉打击乱捕滥猎活动,遏制了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一是每年组织专门队伍对周边的200多家大小宾馆、餐饮店和19个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清理;二是在候鸟越冬的时期,由保护区巡逻执法队进行日夜巡护;三是建立举报制度和在有关场所设置“内线”;四是打击处理重点个案。
(四)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了国际技术合作。
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共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芬兰等国家的专家200多人次。与此同时,我们也先后派出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还争取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会(GEF)等国际组织援助的湿地项目,给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认真组织实施项目,逐步恢复湿地的功能
我们组织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南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站建设”项目。“南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示范” 项目、“提高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替代性生计”项目、“南洞庭湖保护建设工程”项目、湿地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
湿地生态旅游
烟波浩淼的南洞庭地处湖南省益阳市,素以气象万千、美丽富饶而闻名天下。前人描述的“古潇缃八景”中的“洞庭秋月”就是现在南洞庭湖的真实写照。泛舟南洞庭,醉卧云泽梦。千百年来,南洞庭湖以其磅礴的气势、迷人的景致跃然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日落黄昏下、夕阳西下情;点点渔舟唱晚,淡淡秋月听声。湖州上野生的绿色食品野芹菜、野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还有屹立于水中的凌云塔、镇江塔和座落在湖岛之上的“范蠡祠”、“西施墓”、“杨幺墓”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伴随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使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惊异于南洞庭湖历史的悠远和湖乡文化之绚丽。我们在南洞庭湖不仅可以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气势,又可以观赏湖面上的成顷碧绿的芦苇荡;既可考察民俗独特如画的渔乡风光,还可以看到锦绣百里的绿莲红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