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中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9°14′—109°23′、北纬33°25′—34°00′,行政区划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镇和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境内。
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事业单位,相当副处级建制。保护区现有管理人员14人,其中管理局7人,管理站7人;雇佣管护人员20人。目前保护区已建成管理站2处:东胜区泊江海子管理站和伊金霍洛旗公尼召管理站;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疫源疫病监测站1处;气象观测站1处。
遗鸥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划定面积为14770 h㎡,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其中核心区面积4753 h㎡,缓冲区1627 h㎡,实验区8390 h㎡。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2日被国际湿地组织录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为1148。属于高原内陆湿地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流域面积666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为主的83种鸟类,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分布着众多的咸水湖泊湿地,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
1998年划定保护区时,遗鸥总数占世界的60%左右,达到10000多只,经过十多年的保护,目前遗鸥总数已达16000多只。
保护管理成就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重视下,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从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遗鸥鄂尔多斯种群保护生物学研究实践》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三等奖;《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生态生物学及保护对策研究》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伊克昭盟(现称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还完成了《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研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助项目)、《桃—阿海子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鄂尔多斯盐沼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评价》等课题。
2002年2月2日,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组织录为国际重要湿地。此后,国家林业局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保护区建设及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已建成湿地恢复与保护围栏87公里;区碑、标牌780块;巡护、防火了望塔2座;建立管理站2处;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疫源疫病监测站1处;气象观测站1处。在666平方公里的湿地流域内拆除违章於地坝11座;清理和恢复河道25公里;填埋水塘5座。
保护区管理局不定期地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及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周边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并建立共管体系;大力实施休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恢复湿地流域内植被,使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经过多年的保护实践,保护区基本形成了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资源监测为一体的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管护队伍体系。通过多年的保护,流域范围内的遗鸥和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白琵鹭、大天鹅等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主要保护对象遗鸥种群从1998年的4879巢、10000多只,发展到目前8000多巢、16000多只。成为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