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和过渡性自然景观,是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区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城市湿地是指分布于城市以及周边近郊的各类湿地,它既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又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区域和对象,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上就城市湿地开展的局部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建城过程中,河湖水系或沼泽都是城市规划布局的内容和对象,如古罗马城地下排水系统与河道组合关系。特别是一些“河道城市”,城市建设与防洪系统建设都是并行的。以城市湿地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才提出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世界上湿地研究较先进的国家,在城市湿地研究方面也是领先的。Laura E. Jackson和Joan G. Ehrenfeld等人,意识到了湿地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乌干达、亚洲的印度等,也都普遍意识到了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城市湿地开始受到重视,可认为从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发布的第50号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开始,其中指出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要因地制宜,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和各种类型的湿地公园。此后,我国产生了两种类型的湿地公园,即“城市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这也可以认为是我国最早对城市湿地的认可。同时,我国学者也对城市湿地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按照孙广友等对城市湿地的进行定义,认为城市湿地是指分布于城市(镇)的湿地。在分类学上将城市湿地定位于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复合体,与之相对的范畴是乡村湿地;崔心红提出湿地园林的概念,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俞孔坚等将城市湿地列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十大战略之一,并与潮洛蒙共同提出未来城市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进行湿地恢复,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恢复监控机制,减少人为干扰,建立响应的政策制度,对城市湿地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与保护;吴丰林等将分布于城市(镇),受城市影响,在生态学属性、景观格局和功能服务等方面已明显不同于自然湿地的人工、半人工或城市建设中残留的自然湿地称之为城市湿地。
1兰州市城市湿地现状
1.1研究区概况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介于北纬35°34¢20"-37°07¢07",东经102°35¢58"-104°34¢29"之间,现辖三县五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黄河兰州(市区)段地处黄河上游,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子峡,流经西固、七里河和城关三个区,横穿兰州市域主要建成区,全长38km,河床宽度300-2000M,年平均流量1380m3/s,本区域河道水面是兰州市“山水城市”定位中“水”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两岸道路宽阔、绿化程度高、文化景点密集,是市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的40km黄河风情线,也是兰州市园林绿地最集中和景观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1.2湿地现状
按照《湿地公约》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湿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兰州市城市湿地分为2大类4个类型6个类别。其中,天然湿地可分为黄河河床、黄河河滩地和黄河排洪沟三种类型,黄河河滩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有植物覆盖未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和近似裸露湿地三个类别;人工湿地为排水渠。
表1 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类型划分表
湿地类型
|
序号
|
类别
|
特征
|
天然湿地
|
黄河河床
|
1
|
永久性河流
|
主要指穿城而过的黄河河床部分
|
黄河河滩地
|
2
|
有植被覆盖未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
|
湿地受人为破坏较少,植被状况较好,自然特征比较明显的湿地
|
3
|
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
|
湿地公园、绿化育苗基地
|
4
|
近裸露湿地
|
湿地的植被、土壤和地下结构破坏严重,湿地现场植被较少,近似裸露,几乎没有任何湿地特征
|
|
黄河排洪沟
|
5
|
季节性河流
|
主要指81条伸向黄河的排洪沟及其分支,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
|
人工湿地
|
6
|
排水渠
|
雁滩、崔家大滩、马滩的南河道
|
城区内黄河湿地总面积为1786.84万m 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704.83万m 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95.4%;人工湿地总面积为82.01万m 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6%。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1007.9万m 2;季节性河流湿地 144.03万m 2;黄河河滩湿地552.9万m 2(河滩湿地的淹没情况与黄河水位相关,本次使用面积数据系12月份黄河枯水期采集,当夏季黄河水量增大时,随着水位的增高,河滩湿地面积也会相应减少),黄河河滩湿地按其植 被特征及现状利用情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有植物覆盖未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面积237.2万m 2)、遭人工侵犯的自然湿地(面积202.2万m 2)和近裸露湿地(面积113.5万m 2)三个类别。各类湿地在兰州市湿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如图2.1。
图1:各类型湿地在黄河湿地中所占比例
2兰州市城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湿地保护现状
随着兰州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内的湿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受到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每年以“2.2湿地日”、“3.12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的宣传教育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和普及湿地知识,使市民的保护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黄河沿岸挖沙取土,任意排污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是,湿地资源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需由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目前兰州市的湿地保护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湿地还没有作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被认识、被全社会所关注,湿地整体状况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突出,采沙、违章建筑、泥沙淤积、污染以及其它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使我市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物种生境急剧恶化。
2.2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2.1湿地中各种不合理开发现象的存在,致使植被、水体遭到破坏,湿地污染严重
由于黄河兰州段河道湿地不合理开发等现象依然存在,使大量湿地被占用,破坏了湿地植被的自然生存条件,导致湿地植被日趋减少。特别是被用做采石场的湿地,已无任何湿地植物存在。黄河河道湿地内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黄河水的注入和渗透,黄河水量的丰缺对水体状况的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黄河水源的过渡利用,使黄河水量正在逐步减少,导致湿地水文条件受到威胁,湿地功能退化。兰州是重工业基地,许多厂矿将所产生的工业废水、污水及废渣等排入黄河,对河道湿地直接造成污染,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局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黄河兰州段仅较大的废水排放口有30个,排放量为1.88亿吨。黄河兰州段几乎所有的湿地附近均有污水排放口,这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2.2资金的缺乏,导致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
湿地调查、监测保护、污水治理、湿地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要专门的资金支持。目前,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实施。对湿地的结构、功能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各种资源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严重影响了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加之技术、手段的落后,使黄河湿地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2.3法制不完善,缺乏湿地管理的组织机构
与湿地和湿地资源相关的国家法规条例虽然不少,甘肃省也于2004年2月颁布了《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但是目前兰州市却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也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而湿地保护与管理牵涉面广,涉及城建、园林、林业、防汛等多个部门和行业,而兰州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湿地管理和保护的专门机构,各相关部门之间职能不清,分工不明,各部门在利用和管理湿地资源方面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遇到问题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
2.2.4湿地环境评价制度不完善
兰州市对向自然湿地区域排污、改变湿地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自然湿地的情况,行政审批部门没有一个合理的湿地环境评价指标,观测和研究方法无统一标准,由于尚未开展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所以对温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
3兰州市城市湿地保育对策
对于兰州现存的1786.84万m 2湿地,无论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不管是进行湿地公园的建设,还是湿地景观的恢复,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湿地的保护。尤其是对现阶段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还没有能力进行的建设和恢复的湿地,更需要保护,以免湿地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
3.1成立兰州市黄河湿地建设和管理指挥部
兰州市政府为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保护利用建设的第一责任单位,成立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建设和管理指挥部,负责工程具体实施,涉及工程建设的市里各业务部门为责任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职责,配合市政府抓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实施。
3.2组建湿地工程专家组
成立兰州市城区黄河湿地保护利用工程专家组,成员由湿地生态、动植物、水文地理、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园林规划、风景旅游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并聘请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担任首席专家,负责对工程建设的咨询、论证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3.3强化舆论宣传,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
黄河湿地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和多样性的物种,为环境保护公众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要在考虑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同时,结合开展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建设黄河湿地生态示范区及科教基地,规划设置相应的展示场所。
保护城市湿地、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涉及各单位以及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城市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就会使得市区特别是滨水区的土地和房产大幅度增值、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因此,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和市民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实现城市的公共利益、长远利益与市民的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3.4以景观水道为纽带形成城市生态和景观通廊
结合兰州市东西狭长的地形现状,通过黄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城市滨河道路绿化及广场设计,打造优雅舒适、开敞的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运用规划设计手法把带状绿地(水道、道路)与团状地(黄河湿地)相结合,城市带形组团布局结构与湿地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山水城市”,实现区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5建设湿地生态休闲空间,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在黄河湿地的开发利用中充分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局部设计与整体性有机联系,突出人文景观的多样性、特色性和可识别性以及休闲空间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让游人充分感受到舒缓有致的休闲空间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把黄河湿地的保护开发规划与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形成城市生态和休闲空间的整体性。沿黄河湿地连通形成的景观轴线布置广场、主题雕塑、园林小品、文化走廊等多种形式的开敞空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途径让市民接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水岸的开放活动对于提升城市水体的文化价值,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城市特色都十分重要。黄河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水资源的保护、水上空间的利用,滨水断面的设计、护岸的多种功能与形式,以及滨河绿地、河心岛及其他与水景相关的设施的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