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面向未来的全球湿地论坛”(“Global Forum on Wetlands for the Future”)暨《湿地公约》(Ramsar Convention) [1]签署40周年庆祝活动于今年3月5、6两日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召开。此次活动由伊朗国务院环境组织(DOE)以及湿地公约秘书处共同举办,同时还邀请了50个缔约国在内的部长、大使和高级官员共计300余人参加。
首日的活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伊朗总统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阁下(Dr. Mahmmoud Ahmadinejad)、副总统兼环境部高级官员拉吉布·阿里·穆罕默德扎德阁下(Mr. Mohamadizadeh)、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安纳德·特艾格先生(Mr. Anada Tiég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律法规司司长贝克利·康德先生(Mr. Bakary Kante)、联合国驻德黑兰协调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德黑兰代表康斯薇洛·维达女士(Ms. Consuelo Vidal)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地区组织协调员哈桑穆罕默迪先生(Mr. Hassan Mohammadi)等依次致辞。与会的各国部长及其他宾客分别就湿地的重要性和《湿地公约》在各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审查委员会三位成员(Ms. Rebecca D’Cruz, Mr. Randy Milton, Mr. David Stroud)与《湿地公约》秘书处工作人员Lew Young博士在各自的报告中回顾了过去40年间《湿地公约》在各主要领域开展的工作,并探讨了其在未来发挥的作用。报告主题包括公约框架下善用湿地概念的延伸、国际重要湿地的保育以及公约中的CEPA计划 [2]。来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Denis Landenbergue先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国际组织机构在缔约国的履约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后,Ali Nazaridoust 博士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组织(UNDP/GEF)对于伊朗湿地计划的支持也表达了个人看法。
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德黑兰宣言——湿地与可持续发展》(“Tehran Declaration on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当天得到各国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宣言主要聚焦于《湿地公约》未来的角色,阐述了通过实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 [3]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i Biodiversity Targets) [4],湿地保护与广泛利用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富价值的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宣言中提出有必要提高和丰富湿地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福祉方面的认知。宣言中同时也强调了湿地保护区域间扩大合作的必要性、新的资金供给机制出台的必要性以及实施“REDD+”机制(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机制)的必要性。
此次论坛活动还采纳了伊朗方面的建议,提出于德黑兰组成杰出人士团体,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从长计议,共瞻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前景。按计划,该团体的商议成果将于2012年5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发布。
论坛活动第二日,与会者游览了拉姆萨尔市并参加了在拉姆萨尔饭店(1971年2月《湿地公约》签署地)举办的庆祝宴会。伊朗马赞德兰省地方长官 Tahaee阁下致欢迎词,Eckhart Kuijken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回顾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至今公约的发展史。作为比利时政府代表团成员,Kuijken教授不仅出席了1971年的《湿地公约》签署会议,还参加了几乎历年的缔约国大会。在2002年西班牙城市巴伦西亚举行的缔约国大会上,因其为《湿地公约》做出的长期贡献还被授予特殊荣誉。
在庆祝宴会上,主办方特别为三位在湿地保护领域做出长期、杰出贡献的专业人士授予奖项。其中两个奖项颁给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Luc Hoffman博士(《湿地公约》开国元老之一)以及David Pritchard先生,另一个奖则颁给在国家层面付出辛劳的Ali Naziridoust博士。
解读:
作为全球首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在4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组织机构到理念上的较大变化,如今已逐渐成为一个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维持湿地文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约。在这其中,1993年以前的大会决议以及衡量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等均以水禽为主,直到1996年的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才增加了鱼类作为衡量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并决定加强对泥炭地、珊瑚、海岸带、喀斯特地貌等湿地类型的重点保护。随后,湿地的水文学、净化水质、提供水源、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湿地文化等慢慢成为缔约方大会的热门话题和重点政策。1998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做出更改公约徽标的决定,将原本由飞行的水禽与其湿地栖息地的组合(1989—1998期间使用)改为沿用至今的新徽标,均从侧面反映出公约本身与时俱进的衍变。而今,《湿地公约》更是致力于向公众传递“湿地支持着生命繁衍”这一理念。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发达或贫穷、城市或乡村,无不享受着湿地的赠予与庇护。湿地是联系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没有湿地,地球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将无法实现,全球依赖于湿地的各种生命终将无法繁衍。
《湿地公约》签署40周年大会的召开,不仅对以往的湿地保护管理经验、教训予以总结性回顾,还以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视野对未来的保护事业进行了展望。其有助于全球各国湿地管理者、专家及学者间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技术交流,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敦促各履约国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为2012年召开的第十一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区域差异显着,生物多样性丰富。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国家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提高中国湿地保护的履约能力。2007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协调和指导国内相关部门开展履行《湿地公约》相关工作。截至2011年3月,中国共有37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按照2004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到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区将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将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是慷慨的,但又是脆弱的。曾几何时,人类心怀改造自然的宏愿,填平沼泽、束水行洪、围湖造田、开发滩涂,致使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植物与水生生物岌岌可危。湿地面积的锐减,加速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引发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危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危机极有可能雪上加霜。可以说,没有湿地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安康。关注湿地,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就是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万类霜天竞自由。只有走进湿地,才能真正体会到有如此多的生命依赖这片土地,才能真正感受到一切生命的平等。让湿地不再成为“失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再相煎,这不仅成为驱动《湿地公约》40年来发展壮大的力量,更应当成为全球各国人民的共同认知与行为准则。作为献给《湿地公约》40周岁的礼物,衷心祈愿一切生命能够永享这片绿洲!
注释:
[1]《湿地公约》(Ramsar Convention):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是为了保护湿地而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s)。《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截至2011年3月,湿地公约总共有160个缔约成员,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覆盖1923片总面积超过187万平方公里的重要湿地。为纪念湿地公约的签署,每年2月2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
[2] CEPA为“Communication,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Awareness”的缩写,译为“传播、教育、参与及意识推广”。湿地公约CEPA计划的远景为“促进大众作出行动,善用湿地”。这不止是向公众介绍湿地和其价值,而是改变他们的观念,鼓励大家共同为湿地保育作出贡献。相对于湿地公约集中在技术层面,CEPA是国家、地区和本地层面中的沟通工具,参与者可包含社会各界人士、国家和地区层面的政府部门(包括决策者、制定政策人士、地区管理者、管理员和护理员等)、湿地和附近的本地小区、渔民、农民和本地团体、非政府组织(NGO)和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青年人、教育工作者、普罗市民等。该计划的指导原则:(1) 鼓励人类欣赏湿地的价值,将来协助保育和善用湿地,以及参与相关政策构思、策划、设计和管理。(2) 协助制订出有效的CEPA工具及专业投入,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善用湿地,并发放适合的讯息,让湿地善用的原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3) 湿地公约相信CEPA计划是缔约方执行公约的重要成份。增加对该计划的支持和投入,会有效增加来自不同界别的角色和网络,并在决策者和公众界别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该目标共有8个方面,包括: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2、普及小学教育;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产妇保健;6、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对抗;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2004年3月,联合国发表第一份千年发展目标进度报告,其中表扬中国在推动该目标方面的成果。
[4] 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i Biodiversity Targets):在2010年10月名古屋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会议(COP10)上,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围绕到2020年底将10%的海洋面积纳入保护范围等最新国际目标达成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之前,陆地生物资源保护区应达17%、海洋达10%,大幅度增加用于生物资源保护的政府及民间资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