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一类缤纷瑰丽、姿态优美的昆虫,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些描述蜻蜓的诗句早已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追逐这些美丽神奇的小生命是孩提时代乐此不疲的事情。那美丽的身姿、绚丽的色彩、无以伦比的飞行技巧,深深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这类小昆虫实在值得我们去了解、欣赏和爱护。
蜻蜓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蜻蜓目。蜻蜓目的昆虫分布广泛,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蜻蜓约6000多种,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种报道,我国目前已知的约700余种。它们分属于3个亚目:差翅亚目(蜻和蜓)、均翅亚目(蟌,亦称豆娘)和间翅亚目(目前仅在日本和印度各发现一种)。
早在270多年前,着名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的科学家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中收录了华艳色蟌,这是中国第一种走向世界的蜻蜓。正是由于华艳色蟌特有的艳丽,吸引着许多喜爱和研究蜻蜓的外国人到中国来采集和研究蜻蜓,致使许多中国蜻蜓都由外国人命名,其模式标本也保存在外国的标本室。这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面对历史的无奈。
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
蜻蜓是翅膀扇动次数最少、飞行速度最快的飞行昆虫。体长不到5厘米的小蜻蜓,飞行速度可以和世界女子百米短跑冠军的速度相媲美。虽然它们翅膀薄透,可迁飞的本领让人瞠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黄蜻,幼虫羽化后可以从印度尼西亚跨洋向北飞到日本。秋赤蜻也可以迁飞到距羽化点100千米以外的地方。除此之外,它还能在飞行中迅速改变方向和高度,倒飞、侧飞、悬停,可谓随心所欲。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差翅亚目与间翅亚目的蜻蜓会以“异向扑打式”( conterstroking)的方式飞行。也就是说,飞行过程是由两对翅膀交替拍打完成的。当一对翅膀在上方时,另一对翅膀则刚好挥动到下方。这使得蜻蜓的飞行非常迅捷而且呈直线型。在很多均翅亚目和具有彩色翅膀的差翅亚目的种类中,如丽翅蜻属 (Rhyothemis),四个翅膀在飞行中动作保持同步。
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两只复眼,也是昆虫中无可比拟的。这两只复眼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每只复眼又由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复眼上半部分的眼睛,专门看远处的物体;下半部分的眼睛,专门看近处的物体。这与近视镜片下边加一块老花镜片,即老年人用的“双光眼镜”的原理完全一致。一般来说昆虫的眼睛都是近视眼,可是蜻蜓的眼睛却是远近都能看(但最远也只能看到5 ~6米)。不过,蜻蜓也只能够看到活动的物体,对物体的形状却似乎辨别不清。此外,蜻蜓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也促使它们成为昆虫界中的捕虫高手。
蜻蜓点水为哪般
蜻蜓为半变态,一生中经过卵、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大多秋季产卵于水中,在水生植物表面或内部发育。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繁殖期时,雄性经常会在水边等待雌性的出现。当雄性遇到雌性,就会飞过去抓住它,组成一前一后的串联,随即便会进行交配。蜻蜓的交配姿势很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蜻蜓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後产卵。
所有的蜻蜓终生都为肉食性。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互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所以,蜻蜓实为益虫。
你所不知道的蜻蜓
由于蜻蜓目昆虫在其生活史中与水体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作为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之一。研究人员曾利用长叶异痣蟌( Ischnura elegans)分别对汞、镉在其体内的积累与水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蜻蜓对汞和镉都具有富集性,雌雄两性成虫都可作为水体汞、镉污染的定性指示生物。
除此之外,蜻蜓目昆虫还是一类食用和药用昆虫。据古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将蜻蜓作为保健食品。最早将蜻蜓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记载见于汉末陶弘锦所着的《名医别录》。在《中国药用昆虫集成》中记载了药用蜻蜓8种,其全虫入药,有益肾强阴、暖水脏之功效。研究人员对云南常见的3种食用蜻蜓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报道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昆虫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