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里最古老的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家说,是蓝藻——浮游于海洋的低等植物。据测定,蓝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左右。依据生物演进规律推断,当今百花繁盛、万木葱茏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蓝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
我们常常会在河流或沼泽湖泊中看到一团团浮于水面的绿色、蓝色藻类,但很少认真地观察这类生物的生存方式。可别小看这些简单的生命体,它们的生存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浮游的藻类可以说在任何水体中都有分布,如果从植物学的角度来分类,藻类植物大致分为:蓝藻门、红藻门、绿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金藻门、褐藻门、轮藻门等,藻类植物多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生活在水里,靠分裂或孢子来传宗接代。
藻类的繁殖相当迅速,海滨一带的水域有时可以看到状若云彩的“水华”,赤橙黄绿,五彩缤纷,覆盖着大片海面,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赤潮”。这种缤纷多彩的画面看着华丽,却不是个好征兆。如果面积过大,很容易引起海洋变异,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如果食物链中的鱼虾摄入赤潮产生的毒素,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就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水体变色事故的“肇事者”,是水体中大量的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细菌,它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聚集,以群体的力量向人类发出生存危机的警告。
悬浮在水中的微小藻类植物特别密集,来自湿地的一平方米的水体中,都含有成百上千个自由漂浮的微生植物,名唤“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一般都很小,有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浮游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中,种类达数万之多,除蓝藻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门藻类大多是单细胞植物,约占地球表面单细胞植物的四分之三,少数种类还具有多个细胞核。别看这些藻类结构简单,它们同绿色植物一样,茎叶含有叶绿素,可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着满足高一级生物生存所需的有机物质,是生物食物链的底层。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和常栖鱼虾之间是自下而上的食物链,并且一直延伸到更广的区域,它们可谓是水环境中的最大生产者,素有“海洋牧草”之称。
藻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常年冰封的极地,无论是江河湖海、沟渠塘堰,各种临时性积水,或是潮湿地表、墙壁、树干、岩石,甚至沙漠、积雪上都有藻类的踪迹。但藻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据藻类的生物化学分析,各大门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最普遍的有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藻体呈现的颜色迥异,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在黑河湿地的湖泊沼泽中,常见的藻类是绿藻,尤其是夏秋季节,温度越高,藻类繁殖越快,不流动的水面上会聚集一片绿色的涟漪,这便是绿藻。
别看这些藻类十分丑陋,但它们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世界着名渔场都处于藻类丰富的海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要判断鱼池中水质如何,只需看一眼水色即可见分晓。如果水体呈红色,那是血红眼虫藻占优势,水质贫瘠。如果水体呈绿色,那是衣藻占优势,表示水质肥沃。如果水体呈铜锈色,且有异味,那是颤藻、鱼腥藻占优势,鱼虾可要遭殃了。如果水体呈蓝色,蓝藻和甲藻是优势种群,这是典型的水产品高产区。
海水中由于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大多为浮游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常常会引起赤潮,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却对渔业十分不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域的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渐趋严重,赤潮频频发生,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干扰,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并且破坏滨海旅游业、危害人类健康。
浮游植物也是地球上固氮释氧的重要生物。据推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每年约能固定1.7亿吨的氮素。海洋浮游植物更是地球暖化的救星,过去人们认为引起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只是被森林和绿草吸去了,海洋浮游植物对气候的影响之大,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家推算,全球每年要产生大约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陆生植物只吸收大约520亿吨,剩下的统统被浮游植物吸收了。浮游植物的这一贡献过去都被一并算在了陆生植物的功劳薄上。
浮游植物也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一片水域水质如何,与浮游植物的丰富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浮游植物的减少或增加,都将预示该水域正趋向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