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彩多样的湿地植物中,有一种叶片椭圆、卵形且生长在湿地沼泽、湿原、泥炭地的挺水植物,因它是高度濒危植物,很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我国也是踪迹难觅。这种植物就是长喙毛茛泽泻,目前处于高度濒危状态。
长喙毛茛泽泻属泽泻科,是多年生水生莲座状草本植物,该属仅有2种,在世界分布极为稀少,一种目前发现在我国湖南茶陵县的沼泽湖里,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另一种分布于非洲。
泽泻科在系统学的位置上有不同意见,有不少植物专家认为泽泻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科目之一,泽泻目常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纲的最古老类群,是一个靠近基部的旁支,保留着若干原始特征的残遗类群。
长喙毛茛泽泻叶基生,叶片呈宽椭圆或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锐尖,基部略呈心形,柄细,长10~25厘米,基部鞘状。花葶长10-20厘米,直立,有花1-3朵;苞片2,长约7毫米;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与外轮者等长;花托凸出成球形,花后伸长;雄蕊9,长花被片的1/2;心皮多数分离,花柱长喙状。果实两侧压扁,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周围有薄翅,具长喙状宿存花柱。
长喙毛茛泽泻具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
在8~10月,沼泽水位下降,长喙毛茛泽泻利用这短暂的枯水期迅速开花结果,进行有性繁殖。春天到来的时候种子萌发,但实际上春天一到雨水增多,沼泽、水塘水位逐渐上升,长喙毛茛泽泻的种子在春、夏两季的持续高水位下难以萌发,幼苗成活率也低。因此在有性繁殖中,种子对种群的贡献极小。
长喙毛茛泽泻的无性繁殖有分蘖和假匍匐茎两种方式,但对长喙毛茛泽泻来说,两种无性繁殖所产生的无性繁殖体都与母株连在一起,并有不定根固着底质,都不能进行远距离传播。但长喙毛茛泽泻的无性繁殖是由母株产生无性小株,因此可以通过匍匐茎断裂的方式随水流到附近的其它地点扎根,成为新的植株,从而形成新的斑块小种群。所以长喙毛茛泽泻种群的增长和扩展主要依靠无性繁殖。
长喙毛茛泽泻是泽泻科与黄花蔺科之间的连接点,在系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植物系统进化有重要学术价值,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喙毛茛泽泻在分类学上具有特殊地位,急需保护。
经植物专家多年研究,发现造成长喙毛茛泽泻濒危的五种原因。其一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都不能使长喙毛茛泽泻远距离传播,限制了长喙毛茛泽泻种群的扩展;其二是长喙毛茛泽泻的种子中没有胚乳,种子在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过程中,胚中蛋白体降解过快,造成幼苗存活率低,而在春、夏两季沼泽处于高水位期,种子难以萌发,幼苗成活率更低;其三是长喙毛茛泽泻幼苗生长慢,死亡率高;其四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长喙毛茛泽泻的植株竞争力弱;其五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使长喙毛茛泽泻种群遭到破坏甚至灭绝。
针对造成长喙毛茛泽泻濒危的这些原因,专家们对长喙毛茛泽泻的生物学特性、生殖生物学、生态学及其致濒机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发现了许多长喙毛茛泽泻的保护机制及抑制其濒危的特性。
因对自然生境适应的有限性及生境变化的无限性的矛盾使长喙毛茛泽泻走向濒危境地,植物专家通过将长喙毛茛泽泻移植到实验塘进行定植种植研究,将实验塘水深控制在20~40cm,并定期清除实验塘杂草,长喙毛茛泽泻在实验塘中生长良好,种群由水边定植扩展为全塘分布。植物专家大量利用无性繁殖,长喙毛茛泽泻得以迅速增长更新,使种群占据更多有利生境和更为异质的空间,为种群长期存活提供更大可能性。因此保持适当水深有利控制杂草(特别是湿生、中生杂草)的生长,可以为长喙毛茛泽泻提供较为有利的生境,是保证长喙毛茛泽泻迁地保护成功的重要手段。
长喙毛茛泽泻群落中的杂草与长喙毛茛泽泻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象莼菜、柳叶箬和疏忽蓼,对长喙毛茛泽泻种群的生存、繁殖、扩散有着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