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姿多彩的水生植物世界中,有一种枝叶呈铜绿色、细长、柔软的水生植物,茂密地生长在江河湖泊,因为它形态优美,常被人们种植在鱼缸中作为观赏植物,它就是菹草。
菹草又叫虾藻、虾草、麦黄草,拉丁文名:Potamogeton crispus用斜体,属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菹草生于池塘、水沟、水稻田、灌渠及缓流河水中,水体多呈微酸至中性。菹草在幼苗时叶带状披针形,叶先端急尖,有l条中脉;成株的菹草叶呈半透明的铜绿色,起皱卷曲,长于水下。所以生长菹草的水域从水面看过去,只见粼粼水面下一片翠绿的水草,会给人水草肥美,鱼虾众多的感觉。
从水下拨起一棵菹草,你会看见菹草的根呈圆柱形,茎稍扁、多分枝,匍匐生于水下泥土中。菹草都是整株长在水里,只有在开花时,其花才挺出水面,花小而不明显,深红色或黄色,夏季开花。菹草的果为小坚果,宽卵形,长3mm左右,果色绿褐色,顶端尖缘状,背面圆钝,基部具有细小的鸡冠状突起,花果期4-7月。
菹草的生命周期和多数水生植物不同,它在秋季发芽,冬春季生长。与其他沉水植物的生长形成季节差,对水下生物(如:鱼虾类)采食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因此在菹草生长茂密的地方,就像是一片天然的水下森林,是鱼虾们休养生息的地方,更是它们的美好家园。不但如此,菹草的茎叶还是鲤鱼、鲫鱼、头鲂鱼等鱼卵粘性卵的附着物,菹草群落是鱼类的天然繁殖场所,经济鱼类的幼虫在菹草丛中不受凶猛鱼类的伤害,保护了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繁殖。
菹草不但是鱼类的饲料和绿肥,还是我们人类餐桌上的美食。春季万物生长,菹草也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人们乘着小船或划着竹排,弯腰在水中采摘菹草嫩绿的茎叶。菹草不需要经过复杂加工,只需放入油盐,在锅里一爆,就成一道美味佳肴。其实菹草的食用很早就有记载,如在《陆矶诗疏》《毛晋诗疏广要》《心尔雅》《救荒本草》《本草纲目》中均有关于菹草食用的记载,如:“米麦掺蒸为茹”、“和米煮粥”、“油盐调食”、“嘉美扬州”、“人饥荒可以当谷食”等。在千年以前,古代的扬州(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等地,对菹草的美味就已经很称赞了。
菹草不但是人类和鱼类的美食,也是湖泊、池沼、小水景中的良好绿化材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菹草对锌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对砷的净化能力比锌强,在砷污染严重的水域,菹草体内的含砷量可超过原来含砷量的16倍。所以,菹草在净化水质、保护环境上有突出的作用。
菹草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石芽繁殖3种,虽然种子繁殖是一般种子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但对于菹草来说并不重要,特别是生长在深水中的菹草,几乎无种子可供繁殖之用。所以菹草主要是以根茎繁殖和石芽繁殖为主,在正常情况下,菹草根茎纵横在水下的泥土中,迅速繁殖;石芽既不怕高温,又耐严寒,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也很强,数量也多。
菹草的药用价值体现在清热明目、渗湿利水的功效上。据《本草纲目》记载,菹草气味甘、大寒、滑、无毒;主治去暴热、热痢、止渴,则捣叶服之;小儿赤白游疹、火众热疮则捣烂封之。有患热肿毒并丹毒者,可切捣敷之,厚三分,干时换之,其效无比。
在湖区有菹草生长,说明湖区治理有成效,生态和水质变好了,湖水变清了。生态好的标志是水体中各种水生植物都长得不错,而且互相制约发展,但如果只有菹草疯长,那就说明湖体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如果在治理湖水污染时,只片面考虑增加库容、使水体变清,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就会导致菹草泛滥。
就像凡事有利也有弊一样,菹草也有不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一面。菹草生长旺盛,在一些水层较深的水田会危害水稻生长,影响收成;水下茂密的菹草也不利于船只航行。菹草大量死亡后,如不及时打捞,会使水质变黑发臭,使鱼类死亡,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死亡的菹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水体富营养化,为蓝藻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造成蓝藻危害。
治理菹草泛滥可以往水里投放草鱼和河蟹,让鱼蟹吃掉水草;或是采用机械对河床彻底清淤,破坏水草生长条件。控制菹草疯长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菹草生长旺盛的5、6月中旬收割除草,可以组织人力和机械打捞。
总之,菹草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利大于弊,在治理菹草我们应该全方面综合考虑,充分开发菹草资源,使菹草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为我国的江河湖泊增加一片绿营营的水下草场,给水中生物提供一个优美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