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这一种看似像植物,实则却为动物的海底生物,以其千姿百态的形状和绚丽奇幻的色彩营造了巧夺天工的海底花园,珊瑚礁似热带雨林一样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住所及藏身之处。珊瑚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稳固海岸及减轻温室效应、保护海岸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珊瑚与人类活动生生相息,承载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在宗教、服饰,亦或是艺术、诗歌,乃至医药等方面,珊瑚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气候异常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正在遭受破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全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11%已遭灭顶之灾,16%已经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还有60%面临严重的威胁,而其中高达95%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珊瑚保护已刻不容缓。
为了让广大观众更好地认识珊瑚,了解珊瑚文化,普及珊瑚保护知识,中国湿地博物馆于2015年1月20日举办了“碧海遗琼•奇古绛树”——珊瑚文化展,向观众普及珊瑚、珊瑚礁、珊瑚保护等科学知识;宣传与珊瑚有关的宗教、服饰、艺术、诗歌、医药等文化;展示造型各异、五彩斑斓的珊瑚标本及构思巧妙、制作精湛的珊瑚手工制品。旨在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及现代工艺品的综合展示,使广大观展者意识到珊瑚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此唤起人们对于珊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营造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展示美妙的珊瑚奇观是本次展览总体设计构想。展览以“珊瑚”为中心,运用多元化的布展手段,尊重科学与展示内容的统一,讲求形式与展示效果的一致,采用场景模拟、图片展示、展品陈列等方式充分发掘珊瑚的文化内涵,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营造出良好的观展氛围。展览定位为科普知识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展览,兼具趣味性和科普性,展览分为三个展示区:中庭展示区、回旋长廊展示区和三楼专题展厅区。
一、中庭展示区
博物馆中庭,讲述了明成祖年间,郑和下西洋时与珊瑚的故事。作为本次珊瑚文化展的主展区之一,我们利用中庭开阔的空间优势,采用轻质泡沫材料雕塑并上色,模拟再现了珊瑚礁与沉船的场景。一片色彩艳丽的珊瑚礁丛中,一艘古时运送珊瑚的沉船伫立其间,展览的主题——“珊瑚文化展”五个大字以桁架的形式出现在连接两侧珊瑚礁的弧形拱门上。中庭场景设计生动活泼,夺人眼球,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伫足观看,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二、回旋长廊展示区
回旋长廊,是从中庭展区通往三楼专题展厅的主要游线通道,在展览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观众在欣赏完中庭场景后,会对珊瑚产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的欲望。在长达300米的回形走廊上,依次分布着我们精心挑选的一百余幅珊瑚照片,它们形态各异,充满生机,美得让人窒息,为观众真实呈现了珊瑚这一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这样的布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观众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展览具有延续性与整体性,为公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观展条件。观众在游览完中庭后,沿着长廊盘旋而上,一边欣赏珊瑚照片,一边走进三楼专题展厅,感受最佳的观展体验。
三、专题展厅展示区
三楼专题展厅展示面积480平方,是本次珊瑚文化展最主要的展区。在展厅的入口,同样采用轻质泡沫材料制作了一个珊瑚与游鱼的小型场景,与中庭场景遥相呼应。我们将前言设计在一个大型珊瑚造型上,配以海马和小鱼,形式新颖,生动有趣。阅读完前言,穿过幽暗深邃的海底洞穴,即可进入美轮美奂的海底珊瑚世界。
专题展厅主色调采用天蓝和深海蓝,提炼了海洋中的波浪、气泡等作为基本设计元素,与主题契合。在展厅中制作海底隧道、海底礁石群等场景,配合蓝紫色滚动的灯光,营造了一种身临海底世界的感觉。珊瑚标本区域的展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礁石状的展柜,我们将传统的展柜改头换面成了礁石宝箱,珊瑚在各色灯光的映衬下焕发千面光彩;另一种为圆形或半圆形的天蓝色台面,铺上小碎石摆放标本,外围一圈为竖条的白色弹力线,既起到保护标本的作用,又具有装饰美观的效果,远看犹如旋动的海底水柱。这种创新的设计摒弃了将珊瑚标本放置在玻璃展柜的传统模式,更具亲近感,让人耳目一新。另外,根据珊瑚标本特有的形状,我们在展厅中间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大型方形玻璃展柜,用来展出“网扇软柳珊瑚”。“网扇软柳珊瑚”的个体呈扇形,身体延展成一个平面,分枝多而短,俗称“海扇”。采用前后通透的玻璃展柜能使参观者更加近距离观察到枝部和茎部分布的纵沟,体验海洋世界的神奇魅力。形态各异的珊瑚吸引着手拿“长枪短炮”观众,争相用镜头捕获那份属于大海的天然气质。
展厅的展线曲折,富于变化,海蓝色的色调辅以律动的灯光及优美的音乐,营造了大海波光粼粼、幽深涌动的氛围。在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海底仙境中,我们运用标本实物展出、图文展板与造景完美结合的展示方式,让游客轻松地了解珊瑚的相关知识。整个展厅主要分为三个展览单元:第一单元为珊瑚探秘,该单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珊瑚的定义、种类、分布、天敌等基本知识,同时展出大量的珊瑚图片和馆藏的珍贵珊瑚标本,将珊瑚标本放置于半开放的圆形展柜及“礁石”壁龛中;第二单元为珊瑚文化,介绍与珊瑚有关的宗教、服饰、艺术、诗歌、旅游、医药等内容,配以展示与珊瑚文化相关书籍《山海经》等实物。第三单元是珊瑚保护,该单元以图板展示的形式为主,科普珊瑚保护的知识、珊瑚受损的现状、珊瑚保护的措施与珊瑚礁保护的案例。告诉观众珊瑚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希望唤起人们对珊瑚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中国湿地博物馆建馆五年来,已从引进高品位展览,逐步转变为利用馆藏自办展览,传播湿地文化,贴近百姓生活。本次珊瑚文化展是博物馆继“水调浮家”西溪民俗文化展、“清幽湿地·圣洁仙子”中国荷文化展、“湿地精灵·蝶影缤纷”蝴蝶文化展后推出的又一个以馆藏作为主要展品的专题展览。展览精心挑选了红色笙珊瑚、多孔螅珊瑚、蜂巢珊瑚、细花鹿角珊瑚、多叶珊瑚、脑珊瑚、沙珊瑚等近百件珍贵珊瑚标本进行展出。而作为珊瑚文化主要代表的红珊瑚,不仅充实了人们的爱美尚红心理,更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喷涌不绝的生命激情和艺术灵感。为此,本次展览还引进展出了《枝盛叶茂树》、《山潭映月》、《如意观音》、《火凤凰》等十件红珊瑚工艺品,无论是自然大成的摆饰,还是精雕细琢的流行首饰,素有“千年宝贝”之称的红珊瑚都让观众大饱眼福。同时,红珊瑚收藏与鉴别的知识介绍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更增加了展览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本次“碧海遗琼•奇古绛树”——珊瑚文化展设计构思巧妙,摒弃了传统单板的展览形式,在布展思路上有了更大胆的创新。展出展品珍贵神奇,文字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小朋友的热烈欢迎,既普及了珊瑚的基本科学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又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通过此次展览,希望大家在了解珊瑚、欣赏珊瑚的同时,更能意识到保护珊瑚的重要性,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