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湖,着实是瘦,瘦得狭长,一眼便可望穿对岸。人坐画舫中,仿佛两岸伸手可及,清瘦的模样随时在眼帘漾动。这是扬州瘦西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样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像是青涩的女子装扮出一种靓丽,看上去有点秀丽,甚而亭亭玉立,却总有点矫情,也显肤浅。瘦西湖难道就这么一副模样?
湖,是需要底气的。这底气,源自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致,抑或历经沧桑的历史积淀,抑或独具特色的人文情韵。
据说天下有三十六座冠以西湖之名的湖,除杭州的西湖外,扬州的瘦西湖最为负名。那瘦西湖早先其实是一条护城河,长约四公里,宽不及一百米。这样由河改造成的一面湖,又何以名闻遐迩、盛名不衰?它的底气在哪里?
渐渐地,随着游览的深入,我不能不感喟,瘦西湖,不仅仅是借用了西湖之名的光耀,更有它自己特有的神韵。那神韵,构成了瘦西湖的底气。
湖岸的绿,满眼皆是。虽未见到高大挺拔的古木,错落的树林却层层密密地布排在两岸。以垂杨柳为主的树木,高瘦而繁茂,将两岸筑起了一道高耸的绿色绸带。于是,湖两边的建筑若隐若现,飘忽而过,游人所见的惟有绿树。这许是瘦西湖的一个高明之处吧,既保护了景区的外观美,更让游人沉浸在一片绿意之中,舒心悦目,心旷神怡,闲情逸致早已写意在每个人的脸上。
绿,支撑了湖的景,也点染出湖的美。我想,要是残缺了两岸的绿,瘦西湖便成一条长河,一条荒弃的护城河。因而,从另一层面上说,两岸的绿即是瘦西湖的依托。湖水滋润了岸边的林木,两岸的绿树便构成了湖的美景,让湖静静地躺在绿的怀抱之中。这才顿悟到,原来游瘦西湖,是从欣赏两岸的绿意开始的。
果然是,一路绿意,一路风景,绿韵流淌。
湖水有点碧绿,仿佛烙上一点历史的印痕。瘦西湖狭长的湖面,呈现的是清秀婉丽的面目。一泓曲水宛若一条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清瘦的骨架在湖面上真真切切地描画出来。或许因为瘦吧,两岸的绿荫包裹了湖一般,给湖水披上了一层绿的意涵,倒映在原本清澈的水中,让湖也一同碧绿起来。在稍微开阔的湖面上,见到的湖水也有清冽。而三五成群的野鸭子悠然地游弋湖上,或戏水,或啄食,或呆呆地望着我们,也使湖徒增了一种逸情野趣。
望着那样的情景,我不由觉得湖是那般水韵涟漪,可爱而灵动。
倘若只有翠绿的树、碧绿的水,那瘦西湖仅仅只是一面单纯的人工湖,这样的湖多得数不胜数,不看也罢。瘦西湖的精髓之处,就在它沿湖镶嵌的园林之中。园林,是江南的,也是古典的、文化的。这样的园林建筑,即使是一个小品,也音韵悠扬,更不用说那些着名的,将历史与艺术融和一起,浸染出一种文化的底蕴,悠源流长。如湖的水,细细慢慢地流淌着,或者如一枚凝固的音符,却又丝丝缕缕地轻漾出美的韵致。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掩映在碧水边、绿树中的亭台楼阁桥,让瘦西湖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窈窕曲折的碧水两岸,俨如一幅水墨画卷,将园林建筑一一翻展开来。
画舫缓缓划动,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纷至沓来,亭台楼榭时不时地映现眼帘。有的巧妙地嵌在湖边,既是点缀,又给游人休憩;有的静静地卧着,关着门窗,像是主人外出去了;有的挂着几盏大红灯笼,三五游人出出进进,有点门庭若市之味;有的藏在一片翠绿中,高翘的檐角斜伸树冠,白墙黛瓦隐隐约约,想来是个景深的园子。据说,沿湖两岸所筑的亭台楼榭足有二三十处,朝代不一,风格各异,其中不乏着名园林,如小金山等,可谓洋洋大观, 将江南的园林建筑一一阵列似的。
湖,就如一潭千年佳酿,越闻越含韵味。
瘦西湖的底气原是藏在绿荫之中。
就说说陶然其中的几个园林典范。
钓鱼台,名为台,实为一方亭。只因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故称钓鱼台。双层檐顶,正面敞开,其它三面各为一圆洞。这样的一座亭台,外行人看,极其普通。殊不知,它却是我国“框景”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当我站在正面六十度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正中的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侧圆洞则将湖畔的“白塔”映在洞中,宛若两张独幅画面,尽收亭中,别有情致,令人不得不钦佩框景艺术的奇妙。当初设计建造此亭台时,框景的理念就一定已包含进了吧,要不,又怎会呈现如此妙景?
熙春台,为两层建筑。大门紧闭,只能观其外形。每层的屋顶各有特色。第一层屋顶的中间另有翘檐的突出部分,像是单独凸出了个浅浅的屋檐。第二层在中间也加了小小的屋顶,两边的檐角更翘。从下往上看,便有八个高翘的檐角伸向空中,既富气势,又别出心裁。就想象,要是从楼上往下眺望,一曲瘦西湖定可尽收眼中,领略湖亭水榭那精彩纷呈的景象,该多么心旷神怡。或许,会升腾激奋的情怀,把酒临风,畅快豪饮,感叹连连;或许,拥有的是一种淡定的心境,低眉品茗,悠闲观之。
桥是瘦西湖的一种标志。几道桥架在湖上,不仅赋予了湖的款款风情,更让湖蕴含了深深的韵致。
五亭桥高高耸立在湖上。是亭,却又建在桥上,就将桥的墩实与亭的风采融和一起。这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因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亭子古朴典雅,黄瓦朱柱,白色栏杆。远眺,便是湖上的亭子,有点气势,也有点柔情典雅,将园林建筑的风致傲然于桥上。桥墩厚实有力,由十二块青石砌成,组合为“工”字型桥基。据说,这桥有十五个桥洞。十五的圆月之夜,每个洞各衔一月,十五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我未领略过,却相信会有这样的风情,也好想有机会体验一下。倒是乘着画舫,感受过桥墩的厚实与坚固,还有一种幽深的滋味漾在桥的底下,让我渴望在这般的意境里多呆一会,画舫却已缓缓穿过了桥。这园林设计与桥梁工程相融合的五亭桥,成为了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我已感同身受。
最着名的当推二十四桥。呈现眼前的,是一座单孔的拱桥,汉白玉的栏杆,如玉带凝固,像一道霓虹横卧碧水之上。桥的意趣,尽在二十四这个数字上。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二十四根栏柱,二十四块栏板,二十四层台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导游介绍,二十四桥早先是湖上的二十四座桥,可至今人们未找到。它是一个景区,也指这一座桥。一座桥代表了二十四座桥。我想,其他的桥就不要也罢,这二十四桥就已够令人向往,够沉淀深远的文化底蕴了。
脑海里就想起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边回味,边令人想象二十四桥的妙境。那桥畔临水的吹箫亭,小巧别致,如小鸟依人般伴着二十四桥。亭前的平台上围以石座,让人联想到月明之夜时,月华、灯影、波光相融一起,十数歌女翩翩起舞,阵阵婉转悠扬的箫声在湖的上空清亮响起。那箫声,发自亭内?桥上?还是画舫之中?那样的场景何其诱惑,令人多么渴望置身其中。月夜,该是二十四桥的意境,也是瘦西湖精妙的一笔吧。回想自己知道瘦西湖,其实是从二十四桥开始的,今日一见二十四桥,果然让我体味到了它在瘦西湖中那特有的风韵,不禁开怀而笑。
至此,在我眼里,瘦西湖已从青涩少女来了个华丽转身,风华毕露,底气十足地挺立在我眼前,那样诱人。或许,我所喜欢的是那种气质高雅的女性吧,瘦西湖就以那般典雅的面目迎合了我。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个园、何园等着名园林建筑烘托着扬州的文化内涵。而瘦西湖,则以两岸的古典园林散布期间,让清秀婉曲的自然风光与意涵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为扬州增添了一脉独特的神韵。
就别小看那湖的清瘦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