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需要反复赏析、不断诵咏,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西溪亦然。这些年,中国湿地博物馆一直围绕着“西溪”主题,从各个视角、通过各种形式来举办展览,目的只有一个:全方位展示西溪之美。
都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其实,西溪的魅力何止于水?没错,如鳞似网的“三基鱼塘”,使西溪之水拥有了别具一格的韵味。但是西溪的白鹭、西溪的青鱼;西溪的飞芦、西溪的火柿;西溪的庵庙、西溪的石桥;西溪的龙舟、西溪的越剧……哪一样不是引人入胜,叫人流连忘返?如此美不胜收的西溪,当然有各种欣赏与诵咏的方式,可以用文字来赞美,可以用画笔来描绘,可以用镜头来展现,可以用音乐来讴歌……而这一次,博物馆尝试的是将文字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各地的书家书友,用他们精湛的笔墨技艺,共同书写一篇全面记录西溪前世今生、尽情展现西溪独特魅力的优美文字——《西溪赋》。
这样的创意能够变为现实,得益于全国大批专业书法家和民间书法爱好者的积极支持。接到参展邀请之后,书家书友们纷纷响应,挥毫泼墨,踊跃创作。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海南、台湾等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98位书家书友集中创作并提交了101件(组)参展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精选赋中佳句,有的节录赋文段章,更多的书家则是饱含浓情,书写了七百余字的全篇赋文。更有书家书友还在书写《西溪赋》全文的同时,用精湛的书法洋洋洒洒地记录下了对赋文和西溪的感受。通过书写这些丰富多彩、精彩绝伦的同题书法作品,全国书家书友对西溪这片孕育在“人间天堂”里的美丽湿地作了一次妙不可言的神游,而对西溪湿地的真情厚意更是横溢于笔墨之间。
本次展览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同题”,即所有参展的书法作品,书写的都是同一篇内容。对展览而言,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在以往的任何书法展览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让参观者在欣赏同一内容作品时,避免产生单一、乏味的感觉,布展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来进行展陈设计:一是以《西溪赋》书法作品作为核心的展示内容,追求高端、专业的艺术品展出效果,整体展示风格简洁大气;二是根据跨年展的特殊要求,将中国传统元素和喜庆的色彩运用其中;三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西溪赋》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书法艺术的文化意义和西溪湿地的历史传承,将“琴、棋、书、画”四个元素与湿地美景相互融合,并予以展现;四是在展厅设计中融入书法的艺术特点,将整个空间设计成方块状的区间,但避免形成完全的隔断和死角,充分体现出书法中的似连非连,似断不断的韵味,并赋予来年万事顺利的美好祝福。
考虑到此次展览展期跨越猴年春节,布展方将三楼展厅入口区域布置成具有传统新年氛围的场景,让参观者一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展览主题背景墙上的屋檐两侧挂上了大红灯笼,展厅上方错落悬挂造型各异的猴年剪纸,喜庆而活泼。入口区域的右侧是展览的前言,左边的展墙向观众介绍“什么是赋”、“赋有哪些特点”及“赋的发展”三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全文展示了本次书法创作的原文——陈博君先生撰写的《西溪赋》。同时,布展方将钱明锵、蔡云超、厉剑飞创作的《西溪赋》和黄亚洲创作的《西溪花朝赋》一同展示,让参观者通过这些文人笔下优美的词藻体会西溪之美。
展览主要采用墙面、桌面和展柜三种形式展出书法作品,力求全篇全幅全面展示每一位艺术家的珍贵墨迹。除了传统的挂轴,墙面上运用镜框、木质边框等方式展示大幅长卷和单张作品,展台展示大幅册页和手卷作品,展柜则用于展示小幅手卷和册页等作品。其中,展览设计了三面展墙,这三面两米高、共六十余米长的区域展示了29位艺术家的作品;运用了约七十米长的展台和九个独立展柜,全篇展示册页、手卷23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布展方将作品说明牌设计成传统的窗花形式,说明牌上详细的文字内容不仅让观众对作者的个人经历、书法特点、获奖情况等基本信息有了详细了解,红色花纹边框还起到新年气氛的烘托作用。
整个展厅设置了古筝、书房和湿地三处造景:古人在吟诗作赋时,常常会配以琴声吟唱。在本次展览中,布展方设置了一处亭台,放置了古筝,再配以悠扬的琴声,让参观者从视听两方面来感受西溪的文化底蕴;中式书房造景是展厅中间区域的亮点,桌面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桌旁放着画缸卷轴,使人联想到文人墨客书画时的场景,也让人不禁产生挥毫泼墨的创作欲望。书房的背景墙上悬挂了由参展艺术家朱瑞磁先生创作的三幅对联,“深潭斩波赛龙舟旌旗舞动仙曲飘渺,河渚登塔望长街摩肩擦踵锣鼓喧天”……字体苍劲有力、风姿翩翩,喜庆的红色也平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书房还同时身兼展览的互动区,供开展写“福”字等新年活动;展览的尾声打造了一处湿地景观,一侧为青砖黛瓦、回廊格窗;另一侧则是水鸟芦苇、石桌围棋。参观者可以在此小憩片刻,静心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同书一文,共抒真情”的特色,本次展览相较于以往的其他各类书法展览,还有两大值得关注的特色:
一是作品不拘形式,任书家完全自由发挥,以最本真的状态来书写西溪。通常的书法展览为了便于布展,都会对作品的规格形式作出限制,使得展览的形式难免单调。本次展览的书法作品则完全依照创作者的个性发挥,这种“个性化”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字体之丰富多彩,更体现在作品格式的多样和作品体量的巨大反差上。在这次参展的作品中,既有大量精致的小手卷、小册页、小条幅、小扇面等,又有许多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体量作品,如屡获台湾地区书法大赛首奖的吴威仪提交的17条屏巨幅作品、曾入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的楼胜鲜创作的近10米超长石鼓文长卷等。这些格式变化多姿、尺寸反差极大的作品,虽然给布展和作品集的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有效地丰富了展览的形式和观赏效果,加上情景化的展厅布置手段,使这次展览突破了常规书展千人一面的僵化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是打破无形壁垒,让专业书家和草根书家同台展示,携手共抒西溪情。在这次展览的参展书家中,既有21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5位省级书协会员,也有数十位来自民间的书法爱好者;既不乏像郭超英、王佩智、张先富、曹勤这样的西泠宿将,像薛元明、史培刚、黄齐辉、方栋楚、王晓斌、杨宇全这样的书法和理论双艺俱佳的书法理论家,像张焉如、金良吉、李长忠、纪伟、陈显丰、刘灿辉、冯建国、罗传仁、王荣立、张高鹏、赵恩、李耀中、田一峰、项飞云、韩献良、袁景林这样的全国书法名家,也有一批令人瞩目的草根书法“牛人”,如拥有个人书法字体库、曾给多家报社和多部影视片题字的叶根友,“中国闻道书法群”的群主陈金良,“广西书法培训研究群”的总群主林伟来等,甚至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书友。对于西溪来说,这些名家的作品和百姓的墨迹,都是同样珍贵,值得一起展示的。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讴歌西溪人人有份。这就是“同书西溪赋,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的展览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