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展览设计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和主要途径,陈展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是形式设计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关系到展览的整体陈列效果。色彩可以向人们传递展览主题、烘托展览氛围,营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展览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陈列展览中的色彩运用对于整个展览是十分重要的。
现今,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大都以地方通史和文化历史展为主,内容涵盖较广,时间跨度较大,其主色调通常运用明度和饱和度不高、易于搭配的色彩,如棕色、深红色、灰色等,突出厚重、沉稳和时代变迁的沧桑感,诸如浙江省博物馆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杭州博物馆的“‘最忆是杭州’通史陈列”等。有时根据主题需要,也会选择如蓝灰色、黛绿色、象牙色等色彩。如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浙江省博物馆的“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展”和“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等。这些颜色较为明朗、柔和、低调,且容易配色,不会使人感到过于压抑和局促,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和馆际间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临时展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给博物馆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不同于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具有展出周期短、选题内容涵盖广泛、专题性和实效性较强等特点,可采用一些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配色,以凸显独特的文化特征。
中国湿地博物馆自2009年11月开馆,立足西溪本土,挖掘湿地文化,充分利用馆藏,不断拓展和深化展览内涵,努力探索和创新办展模式。六年来,已成功举办了近60场临时展览。其中,2015年至今,共举办了“碧海遗琼·奇古绛树——珊瑚文化展”、“百花迎春——何水法花鸟画展”、“跟着童画游湿地——2015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一代伟人——毛泽东艺术品展”、“天堂渔事·水乡风情——西溪渔文化展”、“经纬藏珍——董正泉先生地图收藏展”、“西溪且留下——湿地瓷画艺术展”、“同书西溪赋 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等11场选题丰富、大小不一的临时展览。这些临时展览虽然展期普遍较短,布展也相对简单,但依然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受到了广泛好评。随着博物馆展览事业的蒸蒸日上和临时展览的繁荣兴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色彩设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
1. 色彩应用要符合展览的主题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色彩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服务于展示主题和内容,通过色彩的心理特性传达展示信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色彩设计,应根据展览主题和内容设计的要求来进行。现今,博物馆陈列展览主题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需具备各方面的文化知识,知识越渊博,才能深入理解展览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将这些内涵提炼延伸,做出优秀的设计。比如:中国古代各朝颜色都有其特殊的时代特点:秦朝尚黑,汉代爱用赤色,而到了唐代,颜色的选用则体现等级,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百姓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又如:不同国家也有对颜色的喜好和禁忌。英国人偏爱“皇家蓝”,“活力橙”则代表了荷兰。色彩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展览内容,做到与展览的年代背景相符合,与展览展品的气质相一致。
2. 色彩应用要辅助展览的开展
展品是陈列展览的主角。随着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朝气蓬勃,展览主题已涉及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越来越多的领域,除了文物这种传统展品,种类繁多的各式展品变成了展览的主角。不可否认,色彩学在陈列展览中的成功运用,可以起到衬托展品、烘托主题、创造氛围、加深印象的作用,但过于花哨的色彩则会喧宾夺主、扰乱视觉。因此,许多展览在陈展设计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展品之美,都偏好于选用明度适中或稍暗的色彩作为展览的主色调,旨在使参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展品的本身。
3. 色彩应用要在统一中求变化
色彩是陈列展览中视觉传达的重要要素,而色彩的整体感是进行陈展设计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将展厅的色彩搭配得和谐优美,使展厅的整体效果雅致、舒适、有艺术品位,是陈展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每个陈列展览都应有其整体的色彩基调,各部分色彩应控制在总体设计的基调中。同时,陈展色彩的运用还应体现在用色的变化上,应有大胆的跨越和不断的创新,使展览色彩丰富起来,避免过于单调沉闷。追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充分发挥色彩节奏韵律的魅力,达到丰富展览感官效果,缓解观众视觉疲劳的目的。
二、色彩应用的基本特点
1. 色彩与视觉印象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人类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它是光照射在物体上的物理反应,而视觉通道的感觉记忆转化为图像形式的记忆则成为视觉印象。陈展设计时,通过将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有助于展览内容的表达,并使人们从视觉和心理上都得到愉悦的享受。
色相是色彩的第一特征,是认识色彩的基础。不同的色相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红色会产生热烈、火热的色彩感受;蓝色带给我们清爽、宁静、舒适的色彩感受;黄色会给我们温暖、光明的色彩感受;而紫色则带会让人产生高贵、神秘的色彩感受。陈列设计中色相的选择是色彩设计时的第一步,主要根据对展览主题及陈展大纲的理解。2015年10月博物馆举办了“经纬藏珍——董正泉先生地图收藏展”。展览分为“万象之图”、“航海的大世界”、“坚韧不拔的大中华”、“世界唯有一个江南”和“西湖之美”五个单元,展出地图涵盖古今中外,年代最早的地图为清代光绪年间,距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展览主题和展品内容,展览主色调色相统一为深红色。深红色色性较为浓重,其明度与纯度都较低,因而它在视觉上不会给人强烈的刺激,反而给观者一种稳重、古典、传统的视觉美感。同时,搭配同一色相,但整体明度和纯度都较低的黄褐色。在橙色系中,黄褐色色性较为自然、成熟,带给人成熟、稳重、怀旧、安详的印象,常作为一种辅助色彩被广泛使用。
暖色,它具有大自然、阳光、春天的涵义,是一种快乐和充满希望的色彩。中黄色的运用贴合了展览的主题,也更好地烘托了陈列氛围。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不同明度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通常情况下高明度给人鲜明、明朗、清晰的视觉感受;中明度的色彩会给人含蓄、优雅、自然的视觉感受;低明度的色彩则给人沉闷、深邃、神秘、苍茫的视觉感受。在西溪湿地一年一度的“花朝节”期间,博物馆举办了“百花迎春——何水法花鸟画展”。由于展览展出的是何水法先生创作的百花图,又时值明媚温暖的春天,展览选用了明度较高的中黄色作为展览主色调。黄色是
纯度是色彩的饱和程度和鲜艳程度。在陈列布展中,一般用高纯度的色彩表现热情、活力、欢快的色彩效果;用中纯度表现含蓄和朴实;用低纯度表现深沉、神秘的效果。2015年5月推出的“跟着童画游湿地——2015湿地主题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展览围绕“湿地”主题,选用了纯度适中的绿色、蓝色作为展览的主要用色,运用黄色作为辅色。绿色让人想起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油油的草地,从视觉上营造出自然界朝气蓬勃的空间印象,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蓝色色泽柔和明亮,给人舒适清凉的视觉感受,干净犹如海洋湖泊,带给人快乐的感受。整个展厅形成了中纯度基调的色彩氛围,安静美好又不失童趣,使观众更加专注于对画作的欣赏。
2. 色彩与视觉心理
置身于展示环境中的观众,第一感官便是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冲击,而眼睛对色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的因素。人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与地域、文化、习俗息息相关,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特定人群对于颜色的理解和象征意义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色彩也会唤起人们不同的反应。比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繁华、热闹、漂亮等。如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结婚生孩子叫“红喜”,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主要指鲜血的颜色,多指血腥、暴力、恐怖、危险等。因此,在展览颜色的选择时应考虑周全,切莫太过随意、脱离实际。
除了文化背景,进行色彩设计时,还应关注展览传播的目标人群,遵循不同年龄层人群的心理特点,把握好观众的情绪。根据研究实验心理的结论,孩子们大多喜欢鲜艳的色彩,且更多地偏爱红色、黄色和绿色。如果展览是专为儿童举办,其色彩选择应更加丰富多彩,给人醒目、强烈、活泼之感,起到刺激儿童的视觉感官,吸引小观众注意力的作用;反之,如果展览的观众是以老年人为主,则因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选择沉静委婉的配色方案,避免过于绚丽缤纷。
三、色彩应用的实例分析
1. 序厅
博物馆基本陈列由于展览周期较长,相对固定,序厅通常选用沉稳庄重的色彩,且多采用浮雕、壁画等形式表现展览主题。而临时展览的展期短,选题较为丰富,同时考虑到施工时间和经费等问题,序厅设计时往往采用喷绘、灯箱、造型等方式,色彩的选择范围也随之变得广泛。但不管如何选择、如何设计,序厅的色彩必须符合展览的主题,表达展览的内涵,起到调动观众情绪,激发观众参观行为的正面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之际,中国湿地博物馆举办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艺术品展”。展览展出包括像章、雕塑、刺绣、彩盘等艺术品共计一千四百余件,表达了对伟人毛泽东崇高精神的纪念和缅怀,为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和一份高雅的艺术享受。沿着博物馆中庭的回旋长廊一路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专题展厅入口的红旗造型,五面红旗排列有序、迎风飘扬。红旗前方是一张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的大幅照片,照片旁边是展览的主题。展览选用红色为主色调,红色除了有喜庆吉祥的寓意,还代表了勇气和革命,是中国国旗的颜色。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精神。因此,展览选用红色为主色调与主题契合。同时,运用了白色和金色作为辅助色。白色属于无色系,明度最高,没有色相,显得较为淡雅纯净,与之搭配,可以中和红色浓郁强烈的色感。而少量使用的金色增添了展览的色彩质感,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
2. 展示版面
如果一个展览的文字、图片、图表内容较多,用于展示的版面就会相应变多。在传统的历史文化类展览中,一般会使用褐色、灰色、深绿、深红等大气简洁的颜色,配色也较为单一,以更好地突出图文本身。临时展览的陈展设计中,在整体色彩统一和谐的基础上,可以运用颜色的变化创造出更多的视觉层次。
2015年初举办的“碧海遗琼·奇古绛树——珊瑚文化展”让广大观众认识了珊瑚,也普及了珊瑚文化和珊瑚保护知识。展览以蓝色为主色调,提炼了海洋中的波浪、气泡等作为基本设计元素,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蓝色色泽明亮、柔和,代表大自然,使人联想到海洋,给人舒适、清凉的视觉感受。不仅仅是入口的主题墙,展厅、展台、吊顶等都选用了明度不一的蓝色,制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展厅中打造的海底隧道、海底礁石群等场景,配合蓝紫色滚动的灯光,给人一种身临海底世界的感受。同时,设计者选用橙色作为辅助色,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代表富足、快乐和幸福。橙色跳跃在蓝色的“海洋”之中,显得活波而灵动。该展览所传达的文字信息量相对较大,运用到了较多的展板。展板的版面设计同样采用了蓝色作为主色,用各色的珊瑚和游鱼图案作为点缀,使整个展厅形成色调统一,富有韵律的展示空间。
3. 展墙
展墙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展览的底色,展墙的颜色宜选用灰色、象牙色、褐色等稳定、中性、温和且容易搭配的色彩,配色不宜过于繁复,避免显得空间层次杂乱,扰乱展厅内展品和图版的展示。
“天堂渔事·水乡风情——西溪渔文化展”打造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空间效果,寓意深远地向观众传递西溪渔业的相关文化。与展厅前两个单元的水绿色基调不同,西溪民风渔俗单元展墙选用了土黄色色调,并采用做旧土泥墙,配合老式瓦片和略带凹凸感的墙面机理。这种质朴的用色和独特的墙面质感仿佛让人置身于旧时的民居之中,营造了良好的观展氛围。土黄色属于低调的大地色系,有着较强的亲和力,有助于展览其他形式设计的发挥。
在书画展中,由于作品与作品之间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作品四周的展墙均裸露在外,展墙的色彩选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书画作品的画面本身应该是参观者关注的焦点,所以书画作品展的展墙一般都会采用单一的色彩,使人们将视觉重心落到作品上。如果是油画展,则展墙颜色不宜太鲜艳,可根据展览的风格和作品的内容来选定颜色,创造高雅舒适的艺术氛围。如果是中国书画展,则不宜用白色作为主色调,否则会显得苍白,可选用棕色、灰色、深黄色等颜色。
中国湿地博物馆2015年举办的“百花迎春——何水法书画展”、“西溪且留下——湿地瓷画艺术展”和“西溪印记——李忠摄影作品展”等临时展览在陈展设计时均使用了展厅原有的麻布展板。米黄色的麻布色调柔软温和,醇正淡雅的色性能让观者从中感受到一种自在悠然之感。它在书画展、艺术品展、摄影展等类型的展览中均可使用,且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
4.背景画
背景画通常被置于场景或某个重点展品后作为衬托。背景画的颜色,必须使场景或展品在整个展厅中的视觉效果突出但又不能显得过于唐突。“天堂渔事·水乡风情——西溪渔文化展”中的“三基鱼塘”内容是整个展览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展览中,选用了西溪湿地最负盛名的“万塘揽胜”风景图作为背景画,图前放置了三基鱼塘的沙盘模型。画面色调与前景吻合,很好地起到了视觉延伸作用。又如:在“同书西溪赋,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中有一处青砖黛瓦、回廊格窗的湿地景观,背景选用了西溪湿地洪园的风景图,并在设计时对画面的色调做了调整,使其更显清雅、沉静,与场景中的水鸟芦苇相互呼应,表现出西溪湿地初冬的美感。观众可以在此小憩片刻,静心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5. 说明牌
传统博物馆的展品说明牌基本都采用白色、灰色或者浅棕色,虽简洁明了,但缺乏新意。现今,由于展品内容的多样性,可根据展览不同的主题,在说明牌上做一些丰富色彩、增加底纹的创新。如“天堂渔事·水乡风情——西溪渔文化展”的展品说明牌,在白色底版基础上,加上以中国水墨画金鱼的蓝灰色底纹,淡淡的图案错落有致地位于说明牌的上下两端,既不影响说明文字的显示,又在展览的细节上增添了些许文化韵味。又比如:2016年初的“同书西溪赋 共抒西溪情——全国书法邀请展”把中国传统元素和喜庆的色彩运用其中,将作品说明牌设计成传统的窗花形式。说明牌上详细的文字内容不仅让观众对作者的个人经历、书法特点、获奖情况等基本信息有了详细的了解,红色花纹边框还起到新年气氛的烘托点缀作用。
色彩可以创作出艺术化审美的视觉形态,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展示环境,向人们传递展览信息和文化精神。陈展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应符合展览的主题、辅助展览的开展、追求整体与变化的统一。除了关注展览的序厅、展示版面、展墙、背景画和说明牌,还应同时考虑展览的空间结构、材料质地、展柜、灯光以及展品的形、色、质等其它因素,使展览的整体效果和谐统一、层次丰富、主题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