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的春夏之际,有位养鱼爱好者去郊外垂钓,偶然发现一个半野生状态的池塘里开着星星点点的唇形小花,他仔细一瞧,原来是水中长满了绿绿的水草,一簇一簇毛茸茸的,煞是可爱。于是,这位仁兄心里一动,当下就捞了满满一桶水草,带回家去布置在了水族箱中。没想到次年的开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水族箱里的热带鱼明明产下了很多鱼子,可一缸鱼子刚刚孵成小苗,却撞了鬼似的一天天变少,才个把星期,那些陆续孵化的鱼苗竟都不翼而飞了!后来经过朋友的提醒,这位仁兄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从野外捞回来的水草在作怪。这种外表纤细可爱的水草,竟是一种凶险的食虫植物——狸藻。
水中猎食者
狸藻又名闸草,为狸藻科狸藻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多成片生长在湿地、池塘、沟渠或水田等湿生环境之中,且拥有漫长的花期,从每年的6月至8月,能陆陆续续地开出繁星般的小花,因而在很多人的眼中,狸藻是一种十分美丽而又常见的水草。
翠绿或黄绿色,具有长长的匍匐茎枝,主茎轴柔软细长,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主茎轴两旁长出分枝,分枝上再长出美丽的羽状 线狸藻通体光滑,无根无毛,呈裂叶,所以植株的整体外观为一簇一簇毛茸茸的丝线团状,颇具观赏价值。
虽然狸藻的外表看起来纤弱而又温柔,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对待猎物毫不手软的小型食虫植物。在其叶器的裂片上,长着一粒粒侧扁的小囊,正因为具有这种构造精密的可活动捕虫囊,狸藻捕杀起小生物来可谓是干净利落。狸藻的捕虫囊颜色与叶器一致,通常为绿色至黄绿色,可猎杀水蚤、孑孓、小虾、鱼苗等多种水中微小生物,不仅能在百分之一秒的瞬间将猎物吸入囊中,而且还可以很快地吸收并消化。
尽管大多数狸藻是水生植物,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狸藻是生长在活体苔藓植物上的,不过这些狸藻只是附生在苔藓之上,并不依靠苔藓植物提供食物,所以它并非苔藓的寄生植物,苔藓为其提供的只是栖息场所,这些狸藻的营养来源,仍旧是依靠它们独特的食虫本领,通过捕食悬浮在空气中的小生物来获取的;另外,还有一种生长在枯枝败叶上的狸藻,模样已经进化得与水中狸藻大相径庭,虽然它的叶片和叶柄仍是绿色的,但这种狸藻的植株中部却膨大成了一个囊状,看上去活像个马铃薯,专门用来贮存食物,而且特别令人惊奇的是,从膨大处长出的茎叶竟是无色的,上面附带着许多小囊体,这些小囊体便是捕虫器,能够捕捉周围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正因为这些捕虫器官是无色的,便成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陷阱”,对空气中的细微生物特别具有杀伤力。
猎捕有高招
狸藻的捕虫囊究竟有什么奥妙,能够将行动灵活的微小生物吸引到身边来,并且准确地对其进行捕捉和猎杀呢?为了解开其中的奥妙,有科学家通过小小的实验对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先在一个盛满水的玻璃瓶中养了几株狸藻,然后放入一些刚孵化出来的孑孓幼虫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狸藻的捕虫囊起先是呈半瘪状的,当孑孓游近时,捕虫囊会忽然鼓胀起来,并且自动打开囊口的膜瓣,将孑孓眨眼间吸入囊中后,膜瓣又即刻关闭。十几天后,水瓶中的孑孓就被狸藻逐一捕杀殆尽。
孑孓等小生物来到捕虫囊口,不慎触碰到刺毛时,这些感应毛就会立刻将信息传递给膜瓣和气囊,原本半瘪的捕虫囊于是迅速鼓起,将水从小巧的囊中排出,使气囊内部的气压骤然降低,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力;同时囊口的膜瓣迅速打开,凭借低压作用将囊口的水流连同猎物一起吸入囊中;进入囊中的小生物刚一触及囊壁,囊口的膜瓣便会迅速关上,而且反推不开,从而将猎物紧紧地囚困于囊中。原来,狸藻的捕虫囊具有十分精密科学的构造:在囊口有一个能够向内开启的膜瓣,边缘还长有具备感应功能的刺毛,以及一些能分泌甜液、吸引水中的小生物前来落脚的触角。当水蚤、
接下来,捕虫囊内壁上的星状腺体就会开始分泌消化液,寄居在囊内的细菌则“助纣为虐”,对猎物营养的分解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大约经过几个小时直至数天时间,猎物被基本消化,养份被捕虫囊壁吸收。之后,捕虫囊的膜瓣会重新打开,囊内细胞开始再次向外排水,并将囊中剩余的猎物残渣一同排出囊外,使囊中重新形成真空环境。此时,捕虫囊又恢复成半瘪状态,等待着下一个懵懂的猎物前来自投罗网。
科学家通过对狸藻进行无菌培养试验还发现,它只有在消化猎物获取养份后,才能开花结果。因此,食虫已成为狸藻的一种天性,一种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手段了。
重点受保护
狸藻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本来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是广为分布的。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原生狸藻的自然生长环境不断遭到蚕食,致使不少种类的狸藻在多地濒临危境。例如,原本水塘纵横的南京,据说如今已难觅狸藻的踪迹;北京市郊延庆的野鸭湖湿地里,黄花狸藻的再度现身,竟成了新闻,被媒体争相报道。
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为II级保护植物。不过,狸藻的自然资源虽然愈来愈少,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大多还未达到濒危的程度。只有一种盾鳞狸藻,早在17年前就已被《国家重点保护
从植株的外观形态上看,盾鳞狸藻和其他狸藻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拥有粗约0.5-2毫米的圆柱状匍匐枝;都没有假根;都是互生的多数叶器,叶片呈2或3片深度开裂,几乎达到根部。裂片先羽状深裂,后二至数回二歧状深裂;叶器的末回裂片都呈毛发线状;捕虫囊都侧生于叶器裂片上,为侧扁的斜卵球形,长约1-2毫米,具短柄;囊口都为侧生,边缘疏生小刚毛,上唇具2条分枝的刚毛状附属物,下唇无附属物;花序皆为直立,中部以上具数朵疏离的小花,无毛,花冠为二唇形;果实皆为球形蒴果,长约3毫米,成熟时开裂散出细小的种子;种子都扁压,呈双凸镜状,边缘环生网翅;花期在6-8月,果期在7-9月。
如果细致观察,盾鳞狸藻还有不少可供辨认的特性:相对于大多数品种的狸藻来说,盾鳞狸藻的植株显得比较小,其匍匐主茎最长仅在20厘米左右;一般的狸藻匍匐茎多分枝,还会在秋季于匍匐枝及其分枝的顶端产生冬芽,盾鳞狸藻的分枝较为稀疏,无冬芽产生;一般的狸藻捕虫囊数量较多,蒴果内的种子数量也较多,盾鳞狸藻则只有少数的捕虫囊,种子数也很少;还有最明显也最容易辨认的,就是花色,大部分狸藻的花冠是黄色的,而盾鳞狸藻的花冠为淡紫色,只在喉突具黄斑。
为什么在种类繁多的狸藻植物中,偏偏只有盾鳞狸藻被列为重点而受到保护呢?这与其分布和构造皆有关系。从原产地看,盾鳞狸藻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主要生长在低海拔的稻田灌溉渠中,而在中国,仅生长于福建南部地区,因此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从植株的构造上看,捕虫囊是狸藻获取养分、赖以生存、得以繁衍的重要器官,因此大部分种类的狸藻都在叶器的裂片上长有数量较多的捕虫囊,只有盾鳞狸藻的捕虫囊数量少得可怜,这也导致了其生长繁衍比其他种类的狸藻更为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