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博物馆公众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 ——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 文/华玲 365ba_365bet官方体育投注_28365365体育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国家湿地》电子读物
        《国家湿地》第七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七十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六十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五十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四十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二十期
        《国家湿地》第十九期
        《国家湿地》第十八期
        《国家湿地》第十七期
        《国家湿地》第十六期
        《国家湿地》第十五期
        《国家湿地》第十四期
        《国家湿地》第十三期
        《国家湿地》第十二期
        《国家湿地》第十一期
        《国家湿地》第十期
        《国家湿地》第九期
        《国家湿地》第七期
        《国家湿地》第六期
        《国家湿地》第五期
        《国家湿地》第四期
        《国家湿地》第三期
        《国家湿地》第二期
        《国家湿地》第一期
        《国家湿地》第三十九期

        浅论博物馆公众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 ——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 文/华玲
        发布日期:2016-09-23浏览次数: 字号:[ ]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也给博物馆公众服务带来了多种选择性。与之相应,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公众服务也成为必然趋势。从最开始的博物馆数字触摸屏,到官方网站的设计维护,再到“全民微博”时代,直至现如今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WeChat)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博物馆的特色与新媒体技术顺利地结合起来,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 中国湿地博物馆官方微信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湿地博物馆于2013年8月正式推出官方微信(微信号:zgsdbwg888),几年的运营下来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信息发布体系,并形成博物馆自身媒体特有的宣传模式,逐渐成为博物馆与民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经过不断优化,目前平台界面主要由简介、资讯、服务三大栏目组成,每一栏目又下设多个子栏目

        中湿博微信自上线伊始,坚持内容为王,注重将展览讯息、社教活动、湿地科普等网友感兴趣的资讯合理呈现,目前已具备传播知识、语音导赏、实时报道等功能,实现了公众号阅读量与转发量的不断攀升。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中湿博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特点,笔者将2013年8月以来推送的全部信息划分为以下七类:

        展览类:以图文形式介绍博物馆定期推出的临时展览。如“西溪且留下——湿地瓷画艺术展”推出前,通过介绍瓷画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制作过程与湿地瓷画的创作背景,使观众对原本陌生的展品建立形象的认知,并激发观展的欲望。

        活动类(线下):对周末及寒暑假开展的自然科普、民俗体验活动进行宣传、预告,吸引潜在受众。如“生命奥秘·脊椎王国”动物标本展期间,馆方邀请专业艺术老师为爱画画的孩子上一堂科普艺术写生课程,观察大型脊椎动物骨骼并现场写生,线下报名非常火爆。

        活动类(线上):设置不同的话题、游戏等互动板块,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如“原创填字游戏”活动,参与者将答案通过手机客户端回复至微信平台,答对者即可获得神秘奖品。

        科普类:以浅显易懂、诙谐有趣的方式普及湿地知识与环保理念。如有声科普课程“耳朵游湿地”,借助“有声故事”这一接受度较高的传播载体,定期推送湿地科普知识。

        新闻类:博物馆荣誉获得、重要接待、馆际交流及大型会议等信息。

        通知类:法定节假日开闭馆信息、临时施工信息、人员招聘等。

        其他:节日祝福、湿地美图欣赏等。

        中湿博微信平台开通以来累计推送信息600余条。通过对全部信息进行分类和统计可以看出(图2),线下活动在全部推送量中所占比重最高(43%),这也与开馆以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绿色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密不可分。新闻类资讯占比居中(21%),而展览类与科普类信息目前占比还较少(分别为14%与8%),这也为官方微信平台今后的推送宣传工作指明了侧重点与方向。

        2 中国湿地博物馆官方微信在公众服务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2.1 紧贴博物馆动态,提升社会教育与服务实效

        微信传播的首要特征是时效性。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进行适当的宣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博物馆动态中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展览开幕、讲座和社教活动等,一定要做到微信内容的及时更新。而当一些时效性信息转化为相对固定的内容,如展览开展后,微信内容还应配合展览陆续更新,从各个角度宣传、推介展览,不断掀起小高潮。

        2015年8月“天堂渔事水乡风情——西溪渔文化展”推出期间,中湿博官方微信应广大博物馆爱好者的要求,以记者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展厅,图文并茂地讲述文物抵达、开箱点验、陈列布展等工作细节的点滴,并对展览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跟踪解读。微信《天堂渔事水乡风情,一起感受西溪渔文化吧!》一文,向游客全面解读了西溪的渔业历史;微信《嘿!西溪湿地的鱼已经被我承包啦!》一文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介绍了西溪湿地丰富的鱼类资源;微信《天堂渔事水乡风情,今天的塘主就是你了!》深入介绍了西溪独特的养鱼方式和“三基”鱼塘的相关知识;微信《这些以鱼为主题的艺术品美吗?》一文通过现场采访参观者,收集了大家的观展感想和对博物馆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做到了贴近群众,听取民声。微信的运用,最大限度延伸了博物馆信息的传播链条。即使在展览、活动结束后,观众依旧可以通过微信查询、回顾相关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不言而喻。

        2.2 紧抓核心传播渠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联系

        博物馆微信公共平台作为宣传教育内容的传播渠道和博物馆与用户(包括馆内游客与馆外用户)的在线交互渠道,不仅是信息单向传播的“布告栏”,还是博物馆爱好者之间围绕“博物馆”形成的充满活力和乐趣的网上社区。一方面,通过线下不断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各个年龄群体参与,通过微信进行预告、宣传,配合线下活动开展并扩大活动影响力;另一方面,设置不同的话题、游戏等互动板块,开展新颖的线上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并予以奖励,强化线上线下对接,吸引潜在受众。

        2015年底推出的“最萌讲解员招募”活动,就是利用线上、线下齐对接的方式,收获了满满的人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普场馆成了孩子们周末的好去处,但为成人准备的展厅解说由于过于专业,常常会影响孩子们参观学习的兴趣。“最萌讲解员招募”活动就是希望用孩子们自己的方式传播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感。通过与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及其官方微信合作,活动宣传一经发出,便收到近300份由孩子家长帮忙录制的demo。经过初选,30位小朋友收到了来馆参观学习的邀请。他们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帮助下学习湿地知识,熟悉讲解稿。经过第二轮的现场选拔,15位小朋友获得了前往少儿频道录音棚的资格。在省台专业录音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的录制,13位小朋友最终交出了既像模像样又不失童真的“答卷”。整个活动流程复杂、环环相扣,靠的就是线上线下的紧密衔接(图3)。如今,萌小孩们亲自参与录制的语音导览已正式上线,只需在展厅相应位置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到奶声奶气的讲解。

        2.3 发挥新媒体优势,扩大博物馆宣传教育影响力

        作为新媒体优秀成果的代表,微信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不遗余力地为公众普及博物馆知识,提升公众服务效率,同时联合网站、微博以及智能App等新媒体形式,及时、灵活、有效地完成宣传使命。

        2016年最新推出的微信音频科普栏目“耳朵游湿地”,借助“有声故事”这一形式,将原本书面化的湿地知识转化成具有丰富背景音效的有声故事定期推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耳朵游湿地”栏目的设定不单纯是一堂介绍湿地与大自然的课程,而是借助有趣的故事,引导听者主动地发现和探索大自然。每一期故事的主题都紧密结合季相变化等自然现象,录制过程还专门去湿地里收录当季的自然音效或者配合拍摄视频短片,比如二月的鸟叫,三月的虫鸣,四月的雨声等。不仅如此,栏目还同步通过新锐网络电台“多听FM”面向全国5000万用户推送,借助该音频分享平台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起到了传播效果。事实证明,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不断的关注下,也可以走出博物馆的特色品牌之路。

        3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公众服务面临的挑战

        从最开始的博物馆内的数字触摸屏,到官方网站的设计维护,直至现如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对博物馆公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首先,驱动博物馆投入更多精力提升工作品质。互联网让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谁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谁就更易获得关注。对于博物馆而言,把心思花在如何做出优秀的展览与活动上,远比利用社交媒体投机取巧重要的多。只有好的展览与活动才能被公众反复提起,才值得他们主动分享和传播;其次,对博物馆的资源投入提出新的要求。除了一定的资金成本,额外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想要用有限的经费去做更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博物馆可以考虑与一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合作,整合优质资源,保质保量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最后,馆际间的竞争与合作上升到新高度。我们应利用社交媒体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更好地促进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藏品以及展览的共享互惠——这种共享并不需要调拨展品,也不会牵扯到各馆的自身利益。同时,博物馆应以自身视角对业内信息进行加工再传播,使文物的线索、展览的线索有机地连接起来,进而整合整个行业的资源,最终打造一个“大博物馆”体系,使博物馆对现代国民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4 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利用微信这一低成本而又高效、更加平民化的传播工具,提升博物馆的公众服务能力是值得当前博物馆人深思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博物馆与观众相互了解,互通心声,双向交流,才能形成传播者与受众的共同发展、达到良性循环。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博物馆中的运用,未来的博物馆必将是集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之大成的高水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它就像所有观众温暖的家,将带给人们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享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