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狗,不仅仅是一种“狗”的称谓,还是一种“蕨”的名称。在我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这种药食同源的蕨类,之所以称之“金毛狗”,完全是以形取名,其端部上翘,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黄色长茸毛、状似伏地的金毛狗头,故以此名之。
趋炎附“湿”高而不贵
印象中的蕨类一般都如野草般低贱,体形小,长势也不旺,三三两两落植于山坡谷地,特别是江南一带更是少见高大的蕨类,而金毛狗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蕨类的印象,高1至3米,如树木般亭亭玉立,舒展顾盼,不由令人肃然。
金毛狗归属于真蕨亚门的薄囊蕨纲,从外形来看属于“高大上”一类,系大型树状陆生蕨类,成长之后,根状茎平卧、粗大,叶簇生于茎顶端,形成冠状。它的叶片也很大,三回羽裂,羽片长披针形,裂片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可达119厘米,呈棕褐色,且具有一大片垫状的金色茸毛,它的幼叶刚长出时呈拳状,也密被金色茸毛,极为美观。仅从外形观之,此“金毛狗”倒颇具彼“金毛狗”之风,高大威武,形体悦目。
金毛狗别名“金毛狗脊”,又称黄毛狗、猴毛头,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等地,域外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像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能见到金毛狗的身影,这与温热的气候环境大有关系。因为相比于其他蕨类,金毛狗明显带有趋炎附“湿”的特性,对温度与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随遇而安的贱生植物。
这种多年生蕨类植物喜明亮的散射光线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温度以夜温10-15℃、昼温21-26℃为宜,空气湿度在60~80%,空气过于干燥会使叶片枯焦,亚热带湿润温暖气候最适于金毛狗生长。金毛狗还喜欢酸性土壤,在红壤、黄壤上均可生长,聚集丛生,生于海拔250-960m的山坡底部及溪沟、河谷两侧,向上延伸一般不超过20m,坡度10°-60°,对湿度要求极高。由此可见,蕨类普遍喜欢暖湿之地,长势高大的金毛狗也不例外。
昔日“红人”濒危在即
在众多蕨类植物中,金毛狗是入典最多的一种。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有关于金毛狗脊的记载,称其异名为“百枝”。其后,南北朝的南粱陶弘景在其着名的本草巨着《奉革经集注》中指出:“拘脊与菝葜相似而小异。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剃,叶圊有赤脉,根凹避挺如羊角,细强者是。”这里所说有“拘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狗脊”。此外,《博物志》、《吴普本草》、《歧伯经》、《图经本草》等古典名籍都有提及。
真正出现“金毛狗脊”这个名字的年代是在宋代,所记载的书录为《博济方》,表明“金毛狗脊”为“拘脊”的新品。明清的《本草蒙荃》云:“探答多生,在处假有,根类盒毛捣,故假为名。”《奉草乘雅半偈》亦载“茎细叶花,两两相对.似大叶蕨及贯众叶,边有锯齿,面背皆光。根形如狗脊骨,凸凹准,金毛密布者是也。”这些记载表明在明代已广泛使用金毛狗脊,其价值已被认识。
可见,在古时候,金毛狗已是标准的“红人”,名重一时,广为人知。然而时至今日,金毛狗这个“红人”却显得十分落寞,产量变少,物稀而贵,在共有5属的蚌壳蕨科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后,金毛狗蕨在中国仅有1属1种(即金毛狗属金毛狗)。
金毛狗蕨属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后,人工养殖开始走俏,因其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又喜散射光照,北方多在温室内种植,南方则种植在荫棚内,它的栽培土壤以疏松、透水的酸性土壤较佳,一般用壤土、腐叶和河沙混合。金毛狗蕨在生长季节需要较大的空气湿度,但冬天生长缓慢时要少浇水,过多水分会导致烂根。
名重一时的金毛狗并没有像野草一样胡乱生长,它对地域的选择非常苛刻,因而在我国,大部分金毛狗都集中在贵州南部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罗甸县,小范围的生长导致金毛狗因稀而贵。据统计,金毛狗在罗甸县的分布面积为2126公顷,资源量为194.95万株。这个小小的罗甸县,有着“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处于珠江流域,生物资源丰富,金毛狗蕨在当地并不显贵,因为该县的国家Ⅱ级以上保护树木就有11种,野生药材100多种,金毛狗就是这其中的百分之一。然而放在全国范围而言,金毛狗就比一般的蕨类要珍贵多了,一是稀缺,二是难以大面积移植,如若要目睹这款四季常绿的蕨草,还得跑一趟罗甸才行。
不少蕨类植物都有食用或药用价值,一但价值被放大被重视,随之而来的即是开发性灭绝,金毛狗虽然不像有些药用植物那样被过度开发,但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生存环境破坏严重,加之采挖过量,野生资源日渐枯竭,1999年已被列入中国政府首批植物保护名单。这意味着出身山野的金毛狗蕨已属于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成为野蕨中的大熊猫,保护与繁殖迫在眉睫。
药食同源“蕨草一哥”
大凡植物多有药用价值,一部《本草纲目》就记载了1094种植物药,但若论药用功效之强大作用之广泛,与金毛狗相比,恐一时无出其右。毛狗蕨其根状茎约含30%的淀粉,可以食用和酿酒,又可供药用,名金毛狗脊,是传统中草药,有补肾、强腰膝、驱风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其表面金黄色的长柔毛可用于外伤止血和制手工艺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金毛狗的根茎为常用中药狗脊,其味苦、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腰膝,舒经络、祛风湿。用于腰腿酸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白带遗精、血崩等症,以及治疗骨瘤、骨肉瘤、颅内肿瘤、骨髓瘤等多种肿瘤等。与其疗效相对应的都是重症顽症,就药用价值而言,可谓“蕨草一哥”。
金毛狗的根茎入药功效已不用多说,其茸毛也是止血的良药,如果伤口处有流血,粘上茸毛,立刻就能止住流血,简直比武侠小说里的神药还灵验。由于金毛狗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更早地认识到了它的药用价值,也更广泛地应用于治病救人。“佤药”将其治疗牙根发炎和疼痛;“傣药”以根茎鳞片治外伤出血;“僳僳药”用于治疗腰背酸痛,寒湿臂痛,小便失禁;壮族、苗族、瑶族均用以治疗风湿关节痛与老人尿频;“畲药”治疗风寒湿痹;“彝药”治疗半身不遂、口眼蜗斜、白浊遗精、风疹瘙痒等;“蒙药”则治疗腰肌老损、腰腿酸痛、下肢无力。十多个少数民族都选用金毛狗治疗多种疾病,可见其作用之大。
唐代《黄帝内经太素》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即是药食中源的出处,金毛狗除了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外,还有食用价值。一般将其制为狗脊茶,冲入沸水闷泡20分钟,代茶饮,可以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在傣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以嫩叶作野菜食用,水煮后捞出放凉,可作成凉伴或加工成其他菜肴,吃法如同乌毛蕨。当然,也有水煮后晒干备作干菜的作法,但口味不如凉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综合历代本草,一锤定音:“狗脊有二种:一种黑,如狗脊骨;一种有金毛如狗脊,皆可入药。”虽然李时珍说了两种狗脊,但在其《本草纲目》中所附上的四贴药方里,黑狗脊却弃而不用,均明确采用金毛狗脊。可见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同为狗脊,金毛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