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杭州西溪的美食有文化,那是因为在西溪,确实有一种文化,是以美食的姿态呈现的。或者说,西溪的诸多美食,有着明显的文化烙印。
据说,早在苏东坡当杭州“市长”时,就流传着“南柴北米,东菜西鱼”。这里所谓的“西鱼”,就是指西溪、西湖是产鱼区。听说,在西溪留下一带的鱼虾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来被称作是杭城的“活鱼库”。
确实,水产是西溪的一宝。在西溪的饭馆里,鱼、虾、蟹是少不了的主角,很多餐馆门前,就是天然鱼塘,鱼类大多现捉活杀,清、鲜、脆、嫩和原汁原味,是西溪鱼菜的一大特色。
河鱼、河虾、螺蛳、土鳖、溪蟹、菱角、莲蓬、莲藕,是西溪水八珍;土鸡鸭、鲜肉、火柿、甜笋、芦根、茭白、石榴、茶叶,是西溪岸八珍。这些活色生香的西溪土特产,都跟湿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光是这么说,许多人会不服气:这有什么稀奇,这样的特产许多地方有啊。但是,当这些美食包含了西溪的故事、西溪的民俗风情、西溪的地域特色等文化元素时,就只有西溪才有了!
笔者在走过了西溪的许多村子,吃过不少西溪的美食,走访了许多西溪的新老住民,采访过西溪的不少吃货和大厨,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后,对于西溪美食文化的脉络,便渐渐地清晰起来。
西溪,阡陌纵横、鱼塘遍布,每年冬天都有“干塘”的习俗。一到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出动抽水,清挖鱼塘淤泥,吃“鱼汤饭”。随着塘水渐干,鱼、虾、蟹、泥鳅等挤在一起,抓鱼、逮虾、捉泥鳅、捡螺蛳的场景,非常热闹和充满欢乐,这是西溪农家特有的庆丰收的习俗。
“干塘”时,周边的村民也会不约而同地赶去凑热闹“蹭塘儿”。所谓“蹭塘儿”,实际上就是过来捡点剩鱼、剩虾,一般不会空手而归,运气好的人,还能掏到野生甲鱼、大黑鱼等。而塘主会把收获的鱼虾,除留下做第二年的种鱼和卖掉一部分外,剩下的现杀现烹做成鲜美的“鱼汤饭”,摆上几桌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起品尝。
如此大动干戈地“干塘”,不仅是为了捕鱼,也是为了鱼塘的保养维护。因为鱼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塘底沉积了一层较厚的淤泥和有机物,会产生对鱼类有害的细菌、寄生生物等病源和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所以每年冬季都要进行一次清理。“干塘”后的池底,会休养一些时日,让太阳晒,也让冰冻杀菌,并用生石灰消毒。
由于西溪还保留着桑基鱼塘、柿基鱼塘、竹基鱼塘,加上西溪民俗风情的不断延续和传承,如今的西溪一带,每年依旧都会举行“干塘节”。而传统美食“望族全鱼宴”和“鱼汤饭”,也就成了其高潮部分。“干塘大烩”,不仅是西溪河鲜荟萃的盛宴,也是西溪渔耕文化的重要章节。
众所周知,“火柿映波”,既是西溪的十景之一,也包含着西溪的特产水果——火柿。一年一度的“火柿节”,是西溪独特的文化现象——秋天的柿林,映照着西溪,火红的柿子、碧绿的溪水、迷人的景色,有人奔着柿子的香甜美味而去,有人则为了拍摄绚丽的风光。
除了柿树作为塘基之外,桑基、竹基、茶基加鱼塘,素来就是西溪的主色调。可以这么说,西溪的景观和美食,常常是难以割裂的。
在西溪,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叫“听芦节”。在西溪秋雪庵周边,种满着荻、芦竹、芦苇。每到秋风起时,芦苇丛犹如雪花满滩,随着水波荡漾,上下一色,真是“屋在芦花上,船入芦花里”。而产于此地的芦根,就是西溪的“水八珍”之一。在中医里,它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之材。
西溪人常用芦根做成茶饮,既清凉解渴,也是一种治病土方。据悉,夏日里一碗芦根绿豆汤,可生津润肺、降火解热;芦根麦冬泡水代茶饮,可缓解肿瘤病人放射治疗后口干、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之症,对糖尿病、肺燥咯血及支气管炎者,也有一定疗效。
这里,不能不提的是,西溪还有一道名菜,跟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它叫“凤凰虾”,原料是西溪河虾加一把葱。做这道菜时,将葱段夹于虾尾之中。听说,旧时西溪人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必定要上此菜,寓意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从此荣华富贵。
总之,西溪的美食,不仅仅是由色、香、味构成的,细究起来,还跟某种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