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杭州亚运盛会之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建议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万元GDP电耗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亚运盛会,倾力彰显西湖担当
紧扣杭州“亚运攻坚、共富示范”主题年,着力服务好亚运会、亚残运会,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政治任务。
全力保障场馆建设。对标一流的赛事场馆、一流的配套环境、一流的沿途风光,落实亚运场馆“一馆一方案”,配合省市高品质完成黄龙体育中心、浙大篮球馆、浙工大板球馆提升改造,高效能修缮西湖高尔夫球场。完成“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整治提升场馆周边街容环境、建筑立面,加强氛围营造。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水平。围绕“迎宾路、生态路、致富路”方向,精心完成28个“迎亚运”城市道路项目。建成公园绿地5个、绿道20公里。开展“两路两侧‘三化一平’”整治,以最佳的状态、全新的形象迎接杭州亚运。
全力做好赛事服务。全面强化亚运“一办十组”专班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带疫办赛”专项方案,全域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新建5G基站150个,新增新能源车充电桩240个,增配AED设备100台以上。统筹抓好安保、通讯、食宿、志愿者等工作,让各国友人宾至如归。实施亚运国际传播行动,多元展示会徽、口号、吉祥物等亚运元素。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精心编制茶乡游、之江游等亚运旅游线路,举办半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体育赛事,以丰富多彩的亚运主题活动,呈现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以亚运筹备带动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全力保障4条地铁以及文一西路提升改造、留下、三墩互通等省市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坚持拆违控违长效化,“减存、控增、清零”并举,争创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区。巩固省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成果,提前谋划亚运后场馆利用文章。建成之江文体中心,用好西湖、三墩2个文体中心,完善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营造全民健康运动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数字变革,倾力激发活力动能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一子落、满盘活”的撬动作用,塑造变革、聚焦跑道、多跨协同,以改革的大格局助推发展的高质量。
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贯通“152”“141”体系,“夯塔基、筑塔身、强塔尖”,构建数字化改革金字塔。对标“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瞄准“浙里发展”“浙里营商”“浙里高效”等省市跑道,让更多的西湖改革实践成为全省“最佳应用”。深化区委区政府应急值守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完善物联感知一张网,无缝对接基层治理平台,实现全域可视、全程指挥、全线联动。开发“绿色建筑低碳码上管”,迭代“一键办”“一指减负”“资产云管家”,擦亮“民呼我为”和“西湖码”金名片。完善首席数据官制度,实现区镇(街)一体、平台融合、数据共享。依托“浙政钉”“浙里办”,推动数字化改革向镇街、村社延伸贯通。破题“数字鸿沟”,让数字化改革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对标“一统三化九场景”,细化省级未来社区3大类试点和创建任务,实现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打造社区数字生活新空间。北山上保社区等旧改类未来社区要聚焦未来养老、未来健康、未来教育等痛点堵点,拆改结合增空间、整体布局强功能,确保精彩亮相。之江未来社区要加快出地步伐,打造新建类未来社区标杆。主动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争取更多社区纳入省市创建项目名单。
深入实施未来乡村行动。紧扣“十大场景”,深化7个未来乡村试点,新建市级试点2个以上,实现“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以体验感为导向,坚持全域设计、整体系统、科技内核,实施28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因地制宜布点未来礼堂、未来小店、未来家居,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未来乡村新样板。聚焦现代都市农业,做深三墩兰里研学教育文章。用好“一绿一红”茶品牌,探索茶园云管理、茶叶云拍卖,打造未来茶园。深挖西湖山水资源,深化“农业+旅游+文创”,做精做强民宿、近郊游,积极发展“微度假”“宅酒店”。发挥“三乡人”力量,坚持村级留用地“三统一”开发,确保32个行政村集体可分配总收入1亿元以上。
统筹抓好各项重点改革。落实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掌上治理之区。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区域整体智治改革。加快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承接杭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提高区属国企评级。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力争更多工作获得上级激励。
(三)聚焦协调发展,倾力跃升城区能级
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北强、南启、中兴”,做大做强“三城一谷六小镇”,争当杭州发展主力军。
北强铸就科技芯。坚定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新制造业主阵地,强化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东首”,打造全国科创高地。全速推进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建设。开工凯迪仕、集智机电等新制造业项目,加快杭州镓谷、石码科技等在建项目步伐,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西科园提升改造要功能形态并重,加强层高控制,推动工业上楼。浙大紫金科创小镇要用好浙大森林等空间资源,完成省级特色小镇命名,云谷小镇要力争列入创建名单。三墩要进一步在高校经济、数字赋能上发力,争当北强主力军。
南启积聚未来感。推进钱塘江饮用水取水口上移,释放发展空间。加快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功能向双浦延伸,让之江未来城尽快立起来、热起来、美起来。放大“一湖三镇”融合发展乘数效应,打造科技艺术交融、历史未来呼应、生态人文共鸣的未来城市典范。释放铜鉴湖生态生产力,完善配套设施,画好之江大地点睛之笔。发挥云栖小镇科学想象力,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不断壮大“空天地海”产业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镇。彰显艺创小镇艺术感染力,建成全国首个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打造影视新媒产业国家级产业平台,落地优质数字文创项目10个以上,打造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放大龙坞茶镇品牌影响力,尽快开工茶博会永久会址,打造更年轻、更国际的中国第一茶镇。转塘要主动服务“一湖三镇”,优环境、抓招商、推项目,在“三创融合”上先行先试,争当南启领头羊。双浦要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养生堂等重点项目,成为南启新蓝海。
中兴焕发新朝气。发挥西溪谷“金扁担”作用,坚定生态谷、科创谷、理想谷方向,启动青春宝地块搬迁,推进省交投地块做地。做优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坚持全区一盘棋,各镇街错位发展、多点开花,让西湖人人有任务、处处都精彩。北山要做深省会经济文章,提升白沙泉金融并购街区空间绩效。西溪要当好高校经济排头兵,运营好杭电等优质园区。灵隐要做强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翠苑要主动融入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建设,打造杭城新地标。文新要把服务做到极致、空间用到极致,争当楼宇平方绩效最优街道。古荡要坚持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塑造富有活力的莲花、数益品牌商圈。留下要着力提升小和山区域品质,做强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蒋村要精心做好为企服务,成为楼宇经济新高地。
(四)聚焦创新驱动,倾力推进高质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科创强区战略,持续推进“三创融合”,让西湖的产业特色更鲜明、动能更充沛。
坚持云创引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用好云栖、云谷两个“云字号”,丰富“云栖、2050、空天信息”三大会议内涵,放大西湖云创影响力。不断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新零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类脑智能、星地计算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5%。
强化科创驱动。纵深推进高校经济,奋力夺取“科技创新鼎”。全力推动国家级实验室落地,力争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0家。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生命健康、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突破。集中力量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攻坚行动。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81%以上。
厚植文创底蕴。深耕之江文化产业带战略,高水平打造之江艺术长廊,用好“两院两镇”资源,建成浙江电影科技城。用好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之江编剧村等平台,高标准建设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短视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计法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
聚力项目引育。深化“科技八点半”“西商大会”“双千”服务机制。紧扣“数智城生金、文平总美服”十个字方向,纵深推进浙商、杭商、西商回归回家工程。坚持“一把手”招商,做深做实“6张清单”渠道,完善招商月考机制,不断提升项目生成绩效。加快推进4个省市县长“152”工程、9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
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梯队培育体系,精细呵护“苗木”,精准选育“灌木”,精心助长“乔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深入推进“雏鹰”“凤凰”“雄鹰”系列行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
为更好助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倾力实施经济建设十大行动:
①“6张清单”招大引强行动。深化投资机构、上市公司、领军人物、高校院所、知名中介、卓越浙商“6张清单”,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
②高校经济“三百”行动。做大做强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文一路科创大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校友会对接,精心运营现有产业空间,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00个,促成前沿领域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120亿元以上。
③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精彩亮相行动。抢抓杭州亚运契机,聚焦未来城市、数字生活潮流,高品质完成文三街重要节点提升改造,聚力招引数字消费体验项目,确保6月底前全新亮相,全力打造全国引领示范的数字街区,绘就新时代“清明上河图”。
④未来园区建设行动。锚定生物医药产业方向,高起点推进369亩未来生命科学园,加快做地出地,确保一期开工。全速推进浙商回归产业园数字化改造,确保年底前建成投用。
⑤企业上市“凤凰计划”行动。加强与境内三大交易所合作,推动北交所培育基地落地,拓宽后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渠道。坚持“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0家。精心开展企业上市后跟踪服务,鼓励上市募集资金投资西湖。
⑥新制造业“未来工厂”打造行动。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新培育省市“未来工厂”(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云端工厂等)3家以上、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努力打造更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
⑦“空天地海”培育行动。聚焦上游基础层、中游数据层、下游应用层,加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中船重工项目建设,新聚集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
⑧楼宇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按照“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原则,坚持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双线并进,切实提升楼宇资源使用绩效,打造税收亿元楼34幢、千万元楼165幢。开展镇街平台楼宇经济比学赶超竞赛活动。
⑨西湖英才行动。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60个、高层次人才3000名。
⑩创新创业生态营造行动。打好政策、服务、平台组合拳。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万家。用好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00场以上。发挥区科创投专业优势,走访双创企业1000家以上,挖掘优质项目100个以上,累计审批投资项目60个。
(五)聚焦生态优先,倾力推动三生融合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构建绿色低碳生产圈。科学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促进产业生态化,精心编制“双碳”实施计划,积极开展紫金港科技城低碳创新试点,推动企业、园区开展绿色化改造,加大清洁低碳能源应用力度,引导产业向高端、低碳、减排方向转型。促进生态产业化,开展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推广装配式建造方式,推进一批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实现高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发挥辖区建筑规划设计院所资源优势,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健康发展。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统筹抓好气、水、土污染防治。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加强林地保护,力争PM2.5平均浓度持续改善。深化碧水行动,完成之江净水厂建设,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100%,河湖、小微水体水质Ⅳ类以上,再夺“大禹鼎”。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管控,完成241亩受污染耕地源解析,确保地块安全利用。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和外来物种入侵治理。
重塑城市有机生命体。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增强城市韧性。落实“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抢抓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机遇,推动存量、低效用地有序盘活。完成留下等6个单元控规修编。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灵山、龙坞单元村庄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构建内涝防治体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100%。
为厚植西湖品质魅力,我们将倾力实施城乡建管十大行动:
①迎亚运首善之区“标志点、示范路、样板区”创建行动。高标准完成4个亚运场馆周边“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每个镇街“一个标志点、一条示范路、一个样板区”要求,精心做好品质提升、亚运氛围营造工作。
②做地出地攻坚行动。做地3000亩,具备出让条件1500亩,其中住宅不少于700亩、工业不少于200亩。
③小和山区域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石马地块5宗商业用地出让、浙工大有关地块做地。开工建设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留和路及6条支小路提升改造。
④“一湖三镇”融合行动。围绕“路通、事通、人通”,开工建设茶博会永久会址,提升改造云艺路,完成云栖小镇综合环境提升改造三期。完成铜鉴湖昙山公园整治提升工程、环铜鉴湖山体护林防火道路、铜鉴湖农田建设项目、国艺公园·杨奇瑞红色记忆雕塑长廊建设。
⑤未来社区建设行动。建成西溪求智、蒋村府苑2个未来社区。开工翠苑一区未来社区。提升三墩吉鸿创建成果。启动之江未来社区建设。
⑥西湖大学城建设行动。加快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建设。开工新制造业项目10个。编制商业远景配套规划。完成TOD项目城市设计和控规局调。竣工园区商业配套2.5万平方米。
⑦保障性住房建设行动。开工公共租赁房9万平方米、人才房2.5万平方米,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落实共有产权房建设任务。
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推广“交安码”“黑红图”,用好货运导航、电动车智控等系统,全面压实运输企业、平台、村社源头责任。持续开展工程车、网约车、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治理。交通事故核心考核指标下降30%。
⑨老旧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提升行动。全力做好翠苑街道辖区老旧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试点,提高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
⑩城乡建管“最美”品牌创建行动。按照品质高、服务优、口碑好的标准,全域开展最美学校(洁美校园)、最美公园、最美工地、最美农居房、最美交通站点、最美储备地块、最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系列创建。
(六)聚焦除险保安,倾力实现大城善治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等大事要事,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处变不惊、紧张有序,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完善指挥体系,健全大物防联控机制,坚持科学防疫、主动筛查、闭环管理、精准处置。平战结合无缝转换,精密智控快速响应,控制疫情最大程度不影响群众生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全力以赴确保平安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调中心转型为社会治理中心。健全常态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实现第二批重复信访和积案化解清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集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整治,坚决打赢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大仗、硬仗。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实现智慧安防全覆盖。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消防、燃气、危化品、食品药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整治,提高全民防灾自救能力。
全力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持续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处置私募投资基金等新风险点,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用好“红绿灯”规则体系,注重全链条监管。强化电商新业态治理和规范,为平台企业“信用体检”“精准画像”。
(七)聚焦共富实践,倾力擦亮民生品牌
遵循“城区首位、工作首创、群众首肯”导向,推动民生事业从有到优进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高质效回应社会关切。扩面提质“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筑强“幸福荟”金字招牌。聚焦“一老一小”。深化城乡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过程多层次康养服务,打造康养联合体2个。加快老年活动中心、东山弄社区学校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老年食堂3个,建设老年友好示范社区11个。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休假制度,积极探索育儿友好型社会。
高起点打造美好教育。新开办学校9所,新增学位7200个。做强做优学前教育,普惠园覆盖率90%以上,优质覆盖率96%以上。实施初中强校扩面提质行动,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优质覆盖率98%。实施“四杏”教师培养计划,加大教师区域交流。深化“双减”政策,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学生全程生长。
高标准建设健康西湖。健全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迁建改造卫生服务站2家。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和智慧医疗,提高基层诊疗和健康服务能力,签约居民就诊率70%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70%以上。夯实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成果,推广中医药应用服务。促进民营医院健康规范发展。加强卫健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争创全国健康促进区。
高质量推进就业保障。坚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相结合,加快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拓展城乡居民创新创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次。深化无欠薪行动,健全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民参保率和户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创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康复体系,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强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努力实现山海互济、携手共富。
高水平加强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深化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积极妥善推进杭大新村、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等区域保护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继承。办好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吸引更多优质作品在西湖首发、首演、首映、首展。提升改造中国湿地博物馆,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用好云书房、西湖书房资源,构建全域阅读服务网络,打造全民终身学习之区。深化双拥共建,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力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推动精神共富。
各位代表,前期我们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认真做好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形成12件候选项目。经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以下10件确定为区政府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下一步,区政府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做实做好。
①建成“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22个。
②完成西湖体育馆主体建设、之江文体中心精装修工程,新建百姓健身房、笼式足球场等全民健身场地10家,提升改造图书室18家。
③竣工安置房5000套,回迁安置房3000套,完成初始权证办理2000套,转移登记办理8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
④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15个、竣工24个,安装既有住宅电梯65台;开工未来社区1个,完工1个;完成7个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⑤建成和提升改造道路8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0个,新建和提升改造绿道20公里;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4处。
⑥开工学校6所、竣工4所,完成2000间教室护眼灯光改造,建设学生身心健康数智平台1个。
⑦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500个,其中普惠型托位300个。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10家。
⑧开工留用地项目4宗、竣工1宗,建成数字乡村样板村2个、未来乡村试点村1个。
⑨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5家,新增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20家,建设民生综合体智能阳光厨房10家。
⑩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创建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